民营企业需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并从以下三个维度系统性推进。
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提质降本增效。一是布局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可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工业机器人、推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二是构建智慧供应链。企业可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和AI算法,构建透明、协同、敏捷的数字化供应链,实时追踪货物动态、预测需求变化、优化库存水平,极大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数据驱动决策。企业将内部运营数据、外部市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转化为核心资产,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客户偏好、优化产品设计、精准投放营销、预测市场趋势,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以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困境,攀登价值链顶端。一是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聚焦细分市场,持续投入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隐形冠军”。二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民营企业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三是优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民营企业应将知识产权提升至战略高度,积极申请专利、商标,构建专利池,有条件的要争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这不仅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更是参与全球竞争、获取话语权的利器。
以模式创新拓展市场边界,满足消费新需求。一是平台化与生态化相结合。科技企业可构建电商平台、出行平台,连接双边或多边市场。传统企业也可利用平台思维,整合行业资源,从卖产品转向“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构建自己的商业生态。二是开展增值服务。借助物联网和数据分析,制造业企业可以开展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能力出租等增值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三是实行柔性生产。利用3D打印、AR/VR、用户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体验化需求。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