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酒坊很多以老板个人名字命名,他们一方面非常注重品牌和口碑,另一方面则重视营销,绍兴黄酒在外地名气这么大,与当时酒坊的‘走出去’理念有很大关系。”我市文史专家任桂全告诉记者,酒坊是绍兴黄酒文化传承的重要标记。“茅僮生酒坊”虽然一年才9缸酒的产量,但也是绍兴黄酒发展和兴盛的见证者。
在当时,“茅姓”酒坊在阮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从《中国实业志》(1933年版)中了解到,当时绍兴有年产300缸以上酒坊68户。其中阮社的章东明酒坊、高长兴酒坊、茅万茂酒坊、茅大升酒坊、章彰记酒坊、善元泰酒坊、张兴浩酒坊等都远近闻名,其中茅大升酒坊年产量达到2570缸。
文史专家表示,在酒坊时代,虽然黄酒总产量远不及现在,但家家户户做酒喝酒,黄酒醇香笼罩着整座城市,那时的绍兴黄酒产业,是真正的全民产业。
作者: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