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手啊,总是不受控制地抖,拿个杯子、系个鞋带都费劲得很。起初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太当回事。可后来走路都开始迈不开步,这才觉得问题不简单。”
被忽视的“健康警报”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康复医学科主任邱芳晖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
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初次就诊时,一脸疲惫地说:“晚上总是睡不好,而且走路也感觉怪怪的,肢体特别不协调,可又看不出啥毛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老太太症状有所改善,可在复诊时,她又出现了肢体不受控制的情况。
邱芳晖询问病史才得知,早在3年前,老太太就发现嗅觉失灵且被便秘困扰。可她一直以为是年纪大了消化差,从没跟医生提过。结合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再加上进一步检查,老太太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第三期。
衰老背后的“多面杀手”
邱芳晖说,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大众熟知的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运动症状,睡眠障碍、嗅觉减退、长期排便困难等非运动症状也常常伴随而来。作为帕金森病发病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太“隐蔽”了,也正因如此,超过60%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曾被误诊或漏诊。
邱芳晖说,衰老是帕金森发病的主要“幕后推手”,但环境、遗传等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的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
早筛早治“抗帕”不可怕
“早期干预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这并不是简单的‘早吃药’,而是一套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方案。” 邱芳晖强调。
目前,医学上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包括临床量表评估、磁共振检查、多巴胺PET-CT等。
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饮食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也至关重要。邱芳晖建议,患者需要摄入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肠道蠕动,需控制肉类的摄入,避免影响到药物吸收。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诊早治是延缓病情进展、帮助保持生活尊严的“钥匙”。
“‘抗帕’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并不可怕,让我们携手共进,打破疾病的‘沉默进展’,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让‘慢动作人生’依旧充满阳光和希望。”邱芳晖如是说。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