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山区养老 浙“丽”更好

2025-10-03 15:41

来源:

9月29日上午,丽水市松阳县,无人驾驶智慧助餐车根据设定好的配送路线,陆续将热餐送至点位。中午时分,城北社区88岁高龄独居老人卢奶奶准时吃上了热乎乎的“暖心饭”;同一时间,前林村的山区养老管家周银莲背着自己的“百宝箱”,正挨家挨户为老人量血压……近年来,越来越多民生“微服务”在丽水涌现。

截至2024年底,丽水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5.6%,许多家庭以留守老人为主。当地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本报专访了丽水市民政局局长廖旭青。

问:丽水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如何破解老年人居住分散、服务可及性差等难题,打通山区养老的“最后一米”?

答:我们紧紧抓住“片区整合、固定做强、流动提质、群众有感”这十六字方针,全力推动山区养老服务整体升级。

片区整合,打破资源碎片困境。我们跨越乡镇界限,把每个县划成2-3个养老服务片区,实行“专业机构运营+乡镇中心统筹+村级站点延伸”新模式。现在,全市八成县(市、区)已实现片区化运营,莲都、景宁更实现了村级站点“连锁化”服务。

固定做强,实现“一站式”服务。整合养老、托育、社会救助等资源,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一站式”民生服务综合体,到今年年底,首批10个民生服务综合体就会全部投入运营。在景宁的综合体里,从银发课堂到书香阅览,不少老人一泡一整天,还相约“明天再来”。

流动提质,服务直通家门口。我们推出“山区养老管家”制度并制定市级地方标准,全市1894名贴心管家为老人提供探望关爱、政策解答、安全守护、服务对接等暖心项目。我们还探索“无人车送餐”等新场景,补上固定服务短板。

问:围绕“银龄行动”,丽水如何激发“银发族”活力,让他们老有所乐?

答:在“银龄行动”这方面,我们最想做的,是点燃老人的生活热情,让丽水的“银发族”真正“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比如说“银龄互助”。我们在莲都、缙云等地率先建立银龄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通过积分兑换等方式,引领银龄互相服务多元开展。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加双筷子”、跨代共居、原居安养等互助场景。这些事虽然很小,却真正暖到了老人的心里。

再说“银龄乐业”。我们紧紧围绕“劳养共富”目标,通过政府搭建的银龄再就业平台,让有活力、有能力的老人有机会通过劳动增收。今年11月,我们专门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打造的就业综合体就要启动运行了,到时候,爷爷奶奶们可以参与来料加工这类灵活工作,一边劳动、一边养老,充实又有收入。

我们还推出了“银龄潮玩”,结合丽水“摄影之乡”和“云和木玩”这两张特色名片,开发了一系列适合老年人的研学路线和活动。老人们边走边玩、边学边拍,既丰富了老年教育,也助力了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最后是“银龄善治”。很多离退休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法律工作者,依然热心公益。他们主动走进村社,开展政策宣讲、送科技送文化等服务,真正发挥了“银龄智慧”,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问:丽水如何通过文旅、潮玩等方式发展银发经济,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增长的银发经济资源?

答:近年来,“康养+旅居”已成为养老新的关键词。丽水是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中国长寿之乡”,具有自然资源优势。7月18日,丽水机场正式通航,这让丽水有了更强底气和更多机遇。

眼下,我们正积极谋划“康养旅居”三年行动方案,希望更多“银发族”愿意来、住得下、还想再来。

怎么把“银发族”引进来?我们准备了一系列品牌赛事和旅居推介活动,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怎么让大家留下来?我们正全市征集康养旅居项目,计划打造10个优质项目,并争取和省内各市以及上海、四川等多地签订合作,通过“互送客源”等方式,让老年人来了就不想走。

怎么让人想再来?我们将重点培育5家以上专业服务康养旅居的社会企业和组织,还要推出老年人专属“长寿卡”,用贴心的服务拴住老人的心。

我们还在积极培育老年木玩产业,把它当作银发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今年8月,松阳—宁波舟山港“山海情:云和木玩号”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成功,云和木玩的出口之路越来越宽。我们也在努力让木玩“出圈”:通过高端赛事推动老年木玩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甚至海外;把“木玩进养老机构”纳入市级民生实事;还建设了全省首批六家之一的“浙江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老年益智园。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