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瓜渚湖东岸的广场上笑语盈盈。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拾阶而坐,抬头是澄澈如洗的“柯桥蓝”,远处白鹭掠过湖面,留下粼粼波光。“打开天气APP,‘优良’成了常态,PM2.5浓度经常低于30微克/立方米,这样的好天气里,带娃出门太舒心了。”她随手拍下蓝天与湖景的合影,瞬间收获朋友圈诸多点赞。这生动的一幕,是柯桥区“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的鲜活注脚,如今“抬头见蓝、推窗见绿”已从百姓期盼变为日常实景。
精准攻坚,筑牢蓝天守护网
“必争每小时、必争每0.1微克”,这是柯桥区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理念。2024年9月,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调度中心正式成立,扛起“分析研判、统筹调度”的指挥棒职责,以“9+1”专项行动为抓手,向工业废气、扬尘、移动源等污染源精准发力。
在产业治气主战场,印染行业的“绿色升级”蹄疾步稳。区生态环境分局组建技术专家团队上门帮扶,推动定型机废气治理设施更新。今年上半年,柯桥区已完成80台(套)定型机废气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越来越多企业主动加入大气污染防治队伍中,不仅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显著提升,能耗也同步下降。一家印染企业负责人算了笔账:“新设备运行后,车间异味没了,还省了不少电费,政府补贴更是实打实的支持。”
科技手段让治气更精准高效。柯桥已建成由大气走航车、无人机组网、激光雷达、高空瞭望等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垂直激光雷达能精准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为污染预判提供数据支撑。近百名镇街督查员组成的队伍确保涉气问题“30分钟消除环境影响”,联企指导员、驻村指导员与网格员组成的“三员”队伍,则在管控期间实现政企高效联动。
一系列举措换来了亮眼数据:截至9月29日,柯桥区PM2.5年浓度为27.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5微克/立方米;改善率14.3%,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全民共享,幸福底色更鲜明
“柯桥蓝”的持续在线,正不断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在柯桥街道,餐饮店铺“美丽码”成了治气小帮手,网格员发现油烟设备油污超标,扫码录入后,后台即刻派单,商户进行整改并上传情况,形成管理闭环。柯岩街道的“柯岩蓝天”基层智治应用、兰亭街道的秸秆回收积分制、湖塘街道的无人机露天焚烧巡查……这些接地气的创新举措,让治气融入城市肌理。
生态改善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稽东镇守护古香榧群这一生态瑰宝,开发出香榧月饼、香薰等衍生产品,让“绿色古董”变成了“致富宝贝”。城市里,口袋公园遍布街巷,绿道串联起山水风光,市民晨跑时的深呼吸、傍晚散步时的抬头仰望,都是对“蓝天成果”的最佳认可。
“以前晒娃先看天气,现在晒蓝天成日常。”瓜渚风情小区居民赵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赵先生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只见百余幅作品记录下四季美景:春日樱花映蓝天,夏日晚霞染湖面,秋日稻浪衬晴空,冬日白雪铺澄澈。这些照片里没有专业镜头的刻意雕琢,却满是他对蓝天的热爱。
如今的柯桥,“蓝天保卫战”已从攻坚行动转向常态化守护。超级组分站、国标法检测方舱建设正有序推进,国家监测总站技术团队的对接工作也在开展,更强治气“大脑”即将入驻。从监测数据的稳步向好,到百姓脸上的舒心笑容,“柯桥蓝”早已超越生态符号,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幸福底色,见证着绿色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同频共振。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