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乌篷矣欠乃绍兴游

2025-10-02 09:41

来源:

粉墙黛瓦,曲水深巷。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提起以上句子描述的场景,人人都知道说的是绍兴。黑白两色便能刻画它的面貌,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那源远流长的水。

近年来,绍兴用好用活水资源,探索乌篷欸乃水上游的N种可能。在国庆中秋假期,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绍兴,通过那一条条水上航线,去领略绍兴的风土人情。

水上游线

华灯初上,微风轻拂。浙东运河上,一艘画舫从浙东运河文化园码头缓缓驶向绍兴黄酒小镇。行驶间,两岸灯光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一场光影盛宴缓缓拉开帷幕,大禹治水的壮阔波澜、投醪劳师的豪情壮志、醉梦兰亭的风雅韵致……一个个绍兴故事通过3D船秀和实景演出鲜活呈现,让这一趟名为“醉游长歌·寻梦绍兴水上游”的旅程成为绍兴水上夜游的“天花板”。

上半年,越城区推出“越水长游”水上游线,西线、北线同时开始运营,“醉游长歌·寻梦绍兴水上游”就是其中的西线。航线自浙东运河文化园出发,东至绍兴黄酒小镇,途经浙东淡水鱼馆、浙东运河博物馆、大树江等,全长4.6公里,单程游览时间为50分钟左右,有日游和夜游两种模式。运营半年来,深受游客喜爱。“特别是夜游线在节假日一票难求。”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越水长游”水上游线西线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绍兴水上旅游的趋势。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绍兴市水上航线客运量已达230.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两成。仅越城区,截至8月底,接待水上游客总量就达到了44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和优化多条特色水上游航线,让坐船游绍兴成为游客“打卡”绍兴的新方式。

在绍兴古城内,环城河夜游一直是文旅经典项目。今年4月,绍兴水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越韵水上游”水上旅游巴士,以日游形式延长服务时间,让乘客白天也可乘坐水上巴士沉浸式体验环城河美景。不久前,该航线即将投入运营的“舟行越韵”新能源游船首次下水,古城在践行绿色旅游、深化文旅融合道路上踏出全新一步。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文旅标签。乘船摇曳于“小桥流水人家”间,成为外地游客来绍“打卡”的热门项目,带动了绍兴水上游产业。游客坐上一艘艘乌篷船,在船夫的划桨声中,入画古城的风景。记者了解到,作为绍兴水上游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张金名片,“泛舟浙里·船访文豪故里”航线,目前共有“船访文豪故里——鲁迅故里乌篷船航线”“寻觅越宋古韵——八字桥乌篷船航线”“品味文人遗韵——书圣故里乌篷船航线”“漫游水墨江南——城市广场乌篷船游线”“探寻千年人文——阳明故里乌篷船游线”这5条线路。

柯桥区的水上游线路则主打“定制款”,环瓜渚湖航线、古鉴湖游线、瓜渚鉴湖游线、柯桥水上全城游线等线路均可包船定制,这些线路也几乎涵盖了柯桥水域的精华。

岸上风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人们对水上游的最佳形容,也是游客们坐船游览的最大期许。水上游并不是简单的坐船游。

采访中,多家水上游线路的负责人表示,泛舟古城,水是媒介,但留住人的是岸边的景,所以旅游产品在开发和优化的时候,往往会强化水岸联动,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入场景”。

就在国庆期间,八字桥景区龙华寺码头投入使用,这也是古城内河乌篷船游线中新增的码头。水城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华寺码头原本就是景区配套设施,此次启用后将大大丰富游客体验。“增设这一码头,游客可以乘坐乌篷船在几个节点间自由‘切换’,将水、船、景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关人士表示。

绍兴乌篷船航线已火爆多年,从一开始单纯地将乌篷船作为水上游工具,到如今的沉浸式乌篷船旅游,水岸间的互动成了最大亮点。9月28日,第二届绍兴乌篷船水上马拉松开赛,选手们从东湖景区揽月桥出发,途经萧绍运河、环城河,到八字桥码头,整条行驶路线长约4.3公里。岸边,更有太极、腰鼓、舞蹈等表演及汉服巡游为之助兴。第二届绍兴乌篷船水上马拉松也拉开了2025绍兴乌篷船风情月活动的序幕。

古鉴湖游线一直是柯桥区水上游的一张名片。“古鉴湖游线水域开阔,湖水、群山、山水相映的田园景色,让人真正体会到了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日前,几位来自江苏的游客选择泛舟鉴湖,游船行经叶家堰居、鲁镇、古纤道、各酒厂等节点,沿途可见地道的水乡民居,居民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沉醉其中。一位游客表示,在水、景、人合一的意境中,才能深切感受到古鉴湖孕育的一方水土一方人。

岸边的景观对游客的水上游体验有多重要?这在部分“日+夜”游线中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以“越水长游”水上游线北线——漫游水城线为例,目前开通镜湖湿地公园到大滩段,日线以欣赏平原湖泊、湿地公园、城市CBD等特色风貌为主,夜线主要欣赏梅山江沿岸夜景风光。“这一段水域的岸边景色非常适合白天游览,从运营情况来看,也是日间线路具有优势。”绍兴市镜湖现代水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海樑表示。

对强化水岸联动,绍兴黄酒小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胡雪莹深有感触。“醉游长歌·寻梦绍兴水上游”也分日游和夜游,但自开通至今的1.3万多人次游客,多数为夜游线的游客,日游航线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众所周知,城市水上夜游多以沿岸风光融合声光电、实景演出等为特色,但即使如此,采访中也有游客询问中途能否停靠游玩,能否在返程中在另一侧增加一些场景展示。

游船赋美

今年全省11地市统筹规划发展水上游,发布了“泛舟浙里”水路交旅品牌,并同步推出涵盖省内13条超人气精品游线的“泛舟浙里”必游榜,构建起水路交旅融合省域品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船慢游掀起了一股文旅消费新潮流,也让跨界合作有了更多可能。“游船+”的融合之路也成为古城水上游寻求突破的方向。

在绍兴,以船为媒的各类演艺活动成为水上游中的网红节目。打开绍兴黄酒小镇国庆期间的节目单,宋韵水上婚礼、越韵流芳等活动均以画舫为载体,串联起古今风貌。“越水长游”水上游线北线的各类策划中,研学成为吸引亲子游的一大亮点,暑假期间,游线还推出画舫内K歌体验,让游程中的业态更为丰富。有关人士介绍,接下来,游线还将在画舫内增加演艺活动,届时,游客在坐着画舫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一台融合时尚音乐、传统戏曲的精彩演出。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航线产品内容同质化是当前制约水上游发展的问题之一。他举例,不少地方都将光影秀作为亮点,游客容易审美疲劳。为此他建议不同地区的产品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推出主题化和特色化水上游线,例如,可与休闲运动、餐饮娱乐、艺术表演、研学科普等多种业态融合。

当然,“游船+”文章并不只是融合,更需要传承和创新。绍兴鉴湖研究会名誉会长邱志荣表示,绍兴的水上游文章不能完全复制其他城市,而应该尽可能还原历史风貌,保持水域的原真性,让城市内的水流动起来,这样才有灵性。他表示,一条精品的水上游线,配套设施一定要跟上,串联起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当旅游产品能日益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水域的消费场景将越来越有活力。“也可以适当开展水上体育项目培训、水上体育活动等,让水上业态更加丰富。”他说。

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智麟则认为,绍兴的部分水上游线还需要在空间上加快缝合,部分航线的航程中缺乏停靠点,让游客“望岸兴叹”,未来应进一步打通码头与岸上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与核心节点如古镇、知名景点的“零距离接驳”。

“在过去,绍兴的水域都是相通的,我们要做好‘游船+’文章,其实也可以从水域贯通上下功夫,将水上巴士、画舫、乌篷船等结合起来,建立城内城外的码头或者接驳点,真正实现舟楫为马的水城风光。”徐智麟说。在优化线路的同时,也应该对游船进行一定升级改造。“如在不改变乌篷船外形的同时,改进内部构造,增加游客乘坐时的舒适度,也可以在船底加助动装置,减轻船工们的负担等,这些都是可以做的细节文章。”他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