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平衡效率与公平

2025-09-29 21:56

来源:

筑牢公平底线,算法监管与包容性设计。为避免AI加剧消费不平等,浙江应建立全周期算法治理框架。在准入端,要求消费领域AI模型必须通过备案审查,防止“千人千价”情况出现;在运行端,设定AI消费包容指数,动态监测老年人、残障群体等服务可及性,确保技术不抛弃任何人;在补偿端,推行算力券,对中小商户使用公共AI平台给予补贴。

坚持双轮驱动,智能应用与实体基建并重。扩大消费绝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浙江应拒绝“空中楼阁”式AI,创新采用AI+新基建捆绑投资模式,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重点领域规模部署,带动边缘智算节点建设,构筑“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的新型数字底座,县级以上区域实现5G-A规模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向公众提供普惠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强化低成本、适老化5G终端供给,探索用户分层分级保障等创新通信服务模式,培育数字消费新场景。

构建长效机制,从消费券到可持续激励。针对全民消费券的短期性缺陷,浙江探索数字化消费激励体系,推出“浙江碳普惠”应用,居民通过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低碳行为获取碳积分,并兑换实物礼品、现金红包、景区门票等各类权益。这一举措将一次性优惠转化为长期、可预期的绿色激励,形成“低碳+授信”的创新性良性循环。

总之,人工智能赋能消费提质绝非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是生产关系重构、发展动能转换的系统工程。浙江探索的本质,是将国务院“人工智能+”战略转化为区域实践的创造性解码。当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时,消费这一最终需求才能真正成为拉动增长的持久引擎。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