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生产逻辑,以需定产的智能供应链革命。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传统制造业“生产什么卖什么”的原有模式面临高端供给不足与低端库存积压并存的结构性失衡。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中提出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浙江企业正对此展开深度实践。如杭州犀牛智造工厂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淘宝天猫平台上数亿消费者的搜索、浏览和购买数据,仅用10分钟就能精准进行颜色搭配、模拟不同身材试穿效果并生成3D虚拟样衣。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消费需求—柔性生产”的闭环数据链,不仅带动了上游面料供应商的数字化转型,还将传统工厂从1000件起订的门槛降至100件起订,帮助数万中小商家实现“零库存”运营,实现以大带小协同升级的目标。
激活服务消费,填补供需缺口的智能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潜力仍受限于供给不足。“苏超”“浙BA”带动的周边游、音乐节和演唱会等人头攒动的场面,无疑是实实在在的“买单能力”。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要求“培育覆盖更广、内容更丰富的智能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面对居家养老、文旅休闲、健康照护等多元需求激增,传统服务供给在规模、质量与响应速度上明显不能满足需要。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算法+场景”的三重穿透,实现精准匹配: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把咨询等待时间缩短80%,释放潜在订单;计算机视觉实时监测餐厅客流与菜品余量,动态调整人力和促销,让翻台率提升15%;数字孪生还原景区全链路动线,预测高峰并推送分时优惠,使游客平均多留2小时、二次消费增长三成。宁波以宁波云医院为平台打造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样板,整合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分级诊疗,直接减少患者跨区就医的隐性消费成本。
构建协同生态,打破数据孤岛的协议创新。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的核心障碍在于数据孤岛。在行业领域构建基于高质量行业数据与知识的专业人工智能,必须从个别企业单点突破走向行业生态协同和标准共建。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互联互通的人工智能生态。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提及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意味着将家电、汽车、街灯、可穿戴等终端的标识、格式、权限协同成统一标准便于互通,边缘计算芯片嵌入安全沙箱,敏感信息不出户,脱敏特征上云,既保护隐私,又丰富模型训练。浙江省数据开放平台整合开放2万多个数据接口和近350亿条数据,有序释放了公共数据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