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探索迈向价值创造

2025-09-29 21:53

来源:

记者:您很早就意识到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包括您在内的科技工作者推动下,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在您看来,此次发布的《意见》与《规划》之间有怎样的承继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有何意义?

潘云鹤:2017年《规划》与2025年《意见》是一脉相承的。对比两份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层面有条不紊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从0到1、从1到100的战略构想。

《规划》主要讲的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什么很重要,可能会沿着哪些方向发展,会有哪些新的技术形态,以及我国应该如何抢抓机遇、形成自身优势。特别是前瞻性地指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五项关键技术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令人振奋的是,8年来,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正清晰地沿着这五大方向推进。比如,大数据智能和跨媒体智能催生了各种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具身智能则以自主智能系统为基础,并向着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的方向发展;大模型与具体应用的结合,又推动了智能体的出现……并且,经过市场检验,这些技术已经具备了解决一些现实场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试验探索迈向应用落地、价值创造。智能化新产品新场景竞相涌现,社会各界应用需求空前强劲。与此同时,仍存在对人工智能赋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而且具有系统性。它指出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六大重点行动。在具体部署中,又将每个领域进一步细分,比如产业领域不但包含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还指出要发展智能原生行业;民生领域包含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覆盖面非常广。

《意见》呈现前沿性。一般政府规划与学科前沿都有一定距离,但《意见》难能可贵地提出了许多前沿性概念。比如,大模型是近几年才高速发展起来的,而且在今年DeepSeek爆火后,人们才意识到模型的处理能力不是由多少张算卡来决定的,要有新的结构与算法。《意见》已经把“模型基础架构创新”“加快研究更加高效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方法”写进去了。再比如,“智能终端”“智能体”也是新兴的概念。《意见》敏锐感觉到这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提出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到2027年普及率要超过70%,到2030年要超过90%的目标,向相关领域发出强有力的信号。

《意见》强调创新性。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到工程创新、产品创新,“创新”是“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词。这要求我们在“人工智能+”布局中,不仅要赶超,还要有自主创新突破。以模型基础架构创新为例,前两年我国的大模型,基本是按照美国的模式走,他们用多少张算卡,我们也想办法做到多少张算卡,最后变成算力的竞争。这种发展方式太简单了。美国的OpenAI试图用一个通用大模型解决所有专业问题,事实证明这是做不到的。于是又在通用大模型上做垂直大模型,但由于数据不够精密,幻觉率很高。因此,我国在模型自主创新上有很大空间。除了探索用更少的算力实现更精密的计算,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开辟一条“由专到通”的发展路径。先针对一个专业领域聚集专业数据,用专业数据训练专业大模型,实现精准生成。这样的多个专业大模型联动起来,便可以形成通用大模型。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