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羲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他是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还被称为“书圣”。但是有一回写字时却被一滴墨点难住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他应支遁道人之邀,去银庭观游玩。那天正是中秋佳节,但见银庭观前山泉淙淙,池畔金桂飘香,一轮玉盘倒映在池塘里,景色迷人。支遁道人和王羲之在池边石桌上饮酒赏月,谈笑风生。
酒酣之余,支遁道人拿来文房四宝请王羲之留墨。王羲之乘兴摊开剡藤纸,挥动饱蘸墨汁的羊毫,当写到“我”字时,忽听池里“扑通”一声,王羲之猛然一惊,一滴墨汁滴在“我”字下面了。这一点滴得非同一般,它破坏了字面。王羲之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索性放下手中的羊毫,到池边看个究竟。
他发现一根闪闪发光的金丝连接在水面,转眼间一只碗口大的鳖(甲魚)把一颗小黑点托出了水面,瞬间这小黑点顺着闪闪发光的金丝爬了上来。在旁的支遁道人笑着说:“蜘蛛和甲鱼是好朋友,据说鳖怕蚊子咬,蜘蛛常去相救逮捉蚊子。这回大概不慎跌落水中……”支遁道人话没说完,王羲之突然喊了起来:“哦!有办法!”转身即挥动羊毫,把滴在“我”字下面的一点向上一挑,在“我”字下面写了个“鸟”,把“我”字和“鸟”字上下连接成“鵞”字。望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真是妙笔生花,匠心独运。
从此,王羲之将这一偶然想到的手法常在草书中巧妙地运用,并把它取名为“金丝吊鳖”(又名屋漏痕)。据说,那回王羲之写“鵞”字,至今还留在绍兴兰亭的鹅池边供游人观赏呢!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