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柯桥区引进8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57亿元的成绩单,既是“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力的体现,更凸显出做好招商“后半篇”文章的紧迫性。
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其成效不仅在于项目签约的数量与投资额,更取决于项目落地后的成长质量。唯有以项目管理服务机制改革为抓手,筑牢人才、创新、资金三大支撑,方能将招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人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后半篇”文章首先要破解“引才易、留才难”的困局。“4311”产业体系中的新材料、泛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对研发工程师、高端技术工人的需求尤为迫切。柯桥区推出的住房补贴、安家费等政策,虽能解人才“燃眉之急”,但长期留存更需“事业引力”。可在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人才创新工坊”,整合高校实验室资源与企业中试基地,让科研人才既能接触前沿技术,又能将成果快速转化。同时,建立“职业发展合伙人”制度,将人才晋升通道与企业成长、产业升级深度绑定,让人才在柯桥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共享发展红利。
创新生态的培育,是“后半篇”文章的关键落笔。单个项目的技术突破若缺乏协同土壤,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柯桥区推动的产学研合作,从“松散对接”转向“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闭环模式:由政府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企业根据技术瓶颈发布“攻关榜单”,高校科研团队通过“揭榜挂帅”获得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后按比例分成。这种“需求牵引型”创新机制,既能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又能让高校科研更接地气。
资金活水的持续注入,为“后半篇”文章提供坚实保障。产业项目从落地到盈利的“空窗期”,往往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柯桥区在拓宽融资渠道上需打出“组合拳”:一方面扩大科技产业引导基金规模,采用“阶段参股+绩效返投”模式,对成长型企业按营收增长幅度追加投资;另一方面推出“专利贷+订单贷”组合产品,企业可凭知识产权评估获得信用贷款,凭核心企业订单获得无抵押融资。
招商“后半篇”文章的本质,是营商环境的“动态升级”。随着项目成长,企业需求会从“政策优惠”转向“效率提升”。可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图谱”,将引进项目按产业类型、发展阶段分类,配备“服务管家”提供定制化服务:对初创期项目侧重注册审批“一站式”办理,对成长期项目聚焦市场资源对接,对成熟期项目助力产业链整合。这种“靶向服务”模式,既能让企业摆脱事务性负担,更能让政府服务资源精准投放,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
作者: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