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轻松,连行李都感觉变轻了。”日前,刚踏入大学校园完成新生报到的李家双胞胎兄弟难掩兴奋,“助学贷款新政真是帮了大忙。”
兄弟俩的老家在外地,自小便跟随父母在上虞生活、学习。今年7月,两人分别收到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与太原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让一家人既为双双上榜欣喜,又因双倍学费与生活费犯愁。就在这时,一则浙江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折页,成了他们的“及时雨”。
2025年浙江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迎来历史性扩面,政策覆盖范围从原先的低收入家庭,延伸至中等收入以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下家庭)。这一调整,为更多像李家兄弟这样有求学需求、却面临经济压力的家庭,点亮了“不发愁”的升学之路。据统计,截至9月18日,全区已有195名学生申请该项贷款,贷款投放金额超370万元,其中“扩中”家庭学生占比超过五成。
“10分钟完成线上申请,一小时后审核就通过,太高效了!”提及办贷过程,兄弟俩十分感慨。当时,上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先是通过面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情况,随后后台快速核查相关信息,确认其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符合“扩中”政策覆盖范围,很快便完成了贷款审批。
作为我区唯一承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的银行,上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学生办理助学贷款,要在学校、银行、资助部门之间来回跑,材料审核还得层层上报,少则需要三四天,多则要等一周。2025年新政落地后,该行重点在“减跑动、降负担、优体验”上发力,全力推动政策红利无感化直达学生群体。
在流程简化方面,银行通过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学生的学籍信息、家庭户籍信息等均可在线核查,省去了人工核验的等待时间;原本繁琐的线下资料提交、逐级审批流程,也全部转为线上操作,大幅缩短了办理时间。即便到了续贷阶段,学生也无需来回奔波——既可到原办理银行柜面办理,也能直接在线上完成操作;若学生继续升学,只需提供录取通知书,便可申请新增贷款额度,或延续原额度的财政贴息。
新政在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上同样“诚意满满”。为充分覆盖学费与住宿费开支,新政将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年贷款额度提高至2万元,全日制研究生年贷款额度提高至2.5万元;贷款利率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70个基点执行,以2万元贷款、10年期限为例,较普通商业贷款可节省利息超6600元;还本宽限期延长至5年,学生毕业后5年内只需偿还利息、暂缓偿还本金,贷款总期限最长可达22年,可大大缓解学生毕业后的还款压力。
(内容来源:上虞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