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烽火岁月里的绍兴飞机场

2025-09-26 20:39

来源:

近日,国内某报刊发了《连机场都没有的绍兴也要发展低空经济》一文,叙述了绍兴发展低空经济的雄心壮志和澎湃动力,但同时文章表示,绍兴现阶段没有适合空域起降的军航和民航运输机场,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低空领域寻求突破,未来大概率也无建造通用机场的可能。这说法似可商榷,笔者翻阅档案资料发现,绍兴至少曾拥有过两个飞机场。

日机犯下滔天罪行

位于越城区府山公园旁边的中共绍兴历史展陈正在展出“山河不忘、胆剑长歌——绍兴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展陈资料显示,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机随后侵袭绍兴,多轮轰炸让万余民房化作焦土。

最早一条记录为:“民国26年(1937):8月14日,日机轰炸绍兴城区西郭火车站。”

其次为:“民国28年(1939):2月9日至7月6日,日机13批20余架次,对绍兴城乡轮番轰炸。”“民国30年(1941),日军弘中陆军航空部队轰炸新昌县城。”……

1941年,日军飞机掠过新昌上空。

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5月至1940年10月,日机对绍兴各县共空袭101次,出动飞机250架,投弹1085枚,炸毁房屋无数间,炸死炸伤百姓数千人,轰炸目标多选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和城乡集镇公共设施,目的是为后续地面侵略扫除障碍。

曹娥上空的“战鹰”

根据史料显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当局预料到日本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为保卫首都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在原有空军基地的基础上另作纵深布局,以形成拱卫京沪地区的航空格局,上虞曹娥机场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产物。

1937年9月,中国空军在上虞曹娥白米堰机场上空击落一架日本军机。

民国23年(1934)4月12日,曹娥机场开始兴建,因选址在白米堰村,故又名白米堰机场。机场占地1000余亩,征调当地民工修建,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凭数万民工锄挖肩挑,历时2年余最终建成一条长780米、宽30米的土跑道。机场竣工后,即交由国民党空军杭州笕桥机场管理,作为其前哨站,曹娥机场发挥了很好的对空监视和预警作用。

1937年8月14日下午2时许,曹娥机场发现9架偷袭日机,立即电告杭州笕桥机场,并紧急升空7架战机迎头痛击。激战中一架日机被击中起火,而我方在战斗中损失3架飞机,其中两架被击中后,飞行员不但没有弃机逃生,而是顽强驾驶“战鹰”,意在与敌人同归于尽,吓得日机仓皇逃窜。此次空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谱写了中国空军凌云激战的悲壮一幕,但同时也使曹娥机场的军事基地彻底暴露,当夜剩余4架飞机紧急撤往金华。15日,日本侵略者果然出动大批轰炸机前来报复,曹娥机场终被炸毁,燃油库被击中后发出巨大爆炸声,火光映红了曹娥江面……

1938年,曹娥机场奉令主动破坏。这座曾经是日本侵略军“心头刺”的飞机场,就这样带着悲壮和荣光,终结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尘封于岁月深处。

诸暨“银燕”战训一体

1934年5月,国民政府选址诸暨县江东畈建造飞机场。机场呈正方形,占地面积900多亩,四边周长近千米。根据《诸暨市军事志》记载:“诸暨飞机场,又名诸暨飞行场,征地费用为大洋4.8万元,拥有一条长700米、宽30米碎石土跑道,另有办公室、油料仓库、防空洞等简易设施,还修建一条人力车道通向县城。”

征调民工修建绍兴的飞机场。

  诸暨飞机场属临时降落场地,规模设备较为简单,启用后最多停放过24架飞机,另有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杭州笕桥机场的备用机场,为培养飞行员作飞行训练所用,最多时曾经有教练机13架。当年飞行员学习航空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1939年,诸暨飞机场“为防日军利用而平毁”,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再也没有使用,后日渐荒废直至废弃。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司法部门曾在诸暨飞机场旧址改办过劳改农场,1957年后又陆续成为浙江省诸暨稻麦原种场、诸暨农业科学研究所、诸暨良种繁育场等单位,如今已开发成现代化商住小区,当年机场遗迹已荡然无存。

(照片采撷自中共绍兴历史展陈资料)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通讯员 顾鹏程 编辑:王春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