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的坚持和热爱,以及近些年的不断创新,让李菊敏从当初“玩”碎布头的小女孩,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每件手作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是有‘温度’的。作为新时代的手艺人,就应该把这股‘温度’传承下去。”李菊敏说。
今年上半年,越城区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向越城区民政局申报了《用双手传递温暖,让艺术点亮未来》的公益创投项目。从项目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全部由李菊敏独自承担。在暑假两个月的高温天里,布艺编织、扎染、拓印、陶瓷绘画等15节公益课堂,她全部坚持了下来。
“孩子们喜欢是我最大的动力,每节课都爆满,很多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我们一起动手,学习和交流传统手艺,希望能给孩子们种下艺术的种子。”李菊敏说。公益项目结束后,20多个孩子还把自己制作的布艺作品拿出来,到绍兴天地参与义卖,所得700多元善款全部捐给慈善总会。
住在北海街道的潘荷红,暑假时和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参加了公益课堂。“我女儿对布艺手工特别喜欢,她在课堂里学会了制作布艺钥匙扣、书签等小挂件。现在女儿购买了不少布艺材料,周末在家都会自己动手制作,改掉了以前看手机的坏毛病。”潘荷红说。
除了向孩子们传递薪火,她还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李菊敏被聘为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璜山北村“工艺美术进乡村”工艺指导老师。“我会定期到村里教村民一起制作布艺手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引导村民们制作一些小挂件,在乡村游中还能赚点零花钱。”
让李菊敏欣慰的是,儿子卢平洋在她的熏陶下,对工艺美术同样充满热爱。正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他,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软装设计的结合,跟同学一起创作的《凤凰探日》《一生一嫁》等工艺作品,先后在省市比赛中获奖。“虽然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对手作的执着,像老艺人一样孜孜不倦。她在灯光下劳作的场景,深深烙在我脑海里。”卢平洋说。
从童年的好奇到如今深耕手作,从个人的热爱到公益传承,李菊敏用双手编织出的,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一段段温暖的人生。“其实,我的手艺之路才刚开始,我要继续努力,把更多的非遗元素、绍兴元素与布艺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不一样的作品,为绍兴文商旅发展添砖加瓦。”李菊敏眼里充满着光芒。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