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布艺编织与非遗融合

2025-09-24 13:36

来源:

剪断一根根金属花杆,再用钳子折弯,然后用胶枪将其熔化,之后粘贴在底座上。花杆是支架,固定好后,用钢针穿起麻绳,制作框沿……走进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地一间工作室,只见李菊敏正聚精会神地编织着针线框,动作娴熟。

“针线框造型简单,编织并不复杂,最难的是有弧度的工艺品,要拗造型,考验着手艺、立体空间感、专注力等方方面面。”一旁的展柜上,摆放着由麻绳编织的葫芦、提包、挎包等手作,让人爱不释手。“你看这个麻绳葫芦,外形逼真,都是我用花杆拗出来的。在编织时要控制力度,让花杆有弧度,才能让葫芦呈现上小下大的造型。且麻绳粗粝,在指尖间穿梭,要小心戳伤手掌皮肤。”李菊敏说。

10多岁时,李菊敏见奶奶缝衣服总剩下些碎布头,扔掉可惜,出于好玩,她将这些碎布头制作成苹果、金鱼等“小可爱”,然后挂在书包上。这一纯玩爱好,她一直坚持了下来,这为她走上手艺人之路打下了基础。

这些年,国内布艺编织文创产品兴起,造型栩栩如生,让李菊敏有了创作冲动。她想摆脱传统思维,从布艺“小可爱”向“大块头”跨越。说干就干,但如何选择布料,起初她犹豫不决,后来想到父亲年轻时会打麻绳,她坚信这是制作布艺的好材料。

因为长期从事平面设计,李菊敏立体空间感很强,能精准把控线条美感,因此在编织每件作品前,她都会先进行电脑绘图,然后打印下来,再根据图纸进行编织。白天工作忙,她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编织,每次一坐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沉浸在一针一线的世界里。“返工的很多,有时是造型不好,有时线条不流畅,都要重来,手工编织很考验耐心。”

精心编织的布艺作品亮相后,好评如潮,李菊敏创新的步履迈得更大。如用传统土布编织的宠物布偶,造型可爱,深受孩子们欢迎。色彩斑斓的布艺与京剧脸谱、陶瓷等传统非遗融合的作品,在展览会上同样光彩夺目。“如《盘扣·蝶恋花》这件作品,盘是陶瓷烧制而成,上面色釉和图案都是我设计的;蝶恋花由牡丹花和蝴蝶组成图案,材料则是绍兴产的布料和珍珠,极具绍兴特色。”李菊敏介绍。

这份坚持和创新,渐渐让李菊敏收获了更多惊喜。她编织的葫芦、手提包等工艺品,先后参加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创作大赛等比赛和展出,收获各种奖项。当然还引来不少追捧者,想掏钱购买。“无论是以前的‘小可爱’,还是现在参展的‘大块头’,这些手作都是我的‘心头好’,数量不多,不打算对外销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