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久天长,传示靡极”

2025-09-24 13:25

来源:

“越州屏障”摩崖位于绍兴东湖景区东端、绕门山北壁之上,高十余米,崖壁旁为东湖稷寿楼、扬帆舫等建筑,故而长期为其所掩,未被世人识见,今翻检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金石部分、《绍兴摩崖碑版集成》诸书,均未见著录,而《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绍兴文物志》等地方史乘虽载“越州屏障”其名,但未见题记内容,且记载亦有不确之处(如谓此摩崖为陶濬宣筑堤营造东湖时所题),可知前辈学者实未亲见此摩崖真迹。

此方摩崖保存状况较好,字迹清晰可识,上方题额“越州屏障”四字,横列,阴刻,用隶书字体,下方题记为楷书,阴刻,分十竖行,每行四字,共四十字,其文如下:“伊山赫赫,为屏於越,皇矣宪条,私凿无貣,荐绅董者,镌此崖石,地久天长,传示靡极,光绪四年,陶濬宣勒。”

此摩崖题记文虽不长,但部分词句仍需疏解,如伊山,意为那座山,指代绕门山;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於越为古族名,系越人一支,此处指代绍兴;皇矣,意为光明、伟大,出自《诗经·大雅·皇矣》,即“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宪条,即法令条例;无貣,意为不予宽恕,貣,音忒,与贷为同源字;荐绅,即缙绅,泛指具有科举功名,在地方具有影响力的士绅阶层;董,即监督、管理;靡极,意为没有终极,如王阳明“哀此下民,靡届靡极”句;勒,即雕刻。

由此可知此摩崖之主旨大意,即:为保护“越州屏障”绕门山,以陶濬宣为代表的主持此事的士绅在此崖石之上,庄严刻下禁止在此私自采石的规定,愿此规定能够地久天长,流传示知永无止境,也正因如此,陶濬宣选择将其刻于金石,以期能传之不朽。

最后,由题记末句可知此摩崖所刻时间为光绪四年(1878),远早于陶濬宣营建东湖园林时期,且此摩崖为陶濬宣早年书法作品,其个性鲜明、结构紧凑、笔力雄劲的魏碑体书法风格已初见雏形。目前存世的陶濬宣书法多为其晚年作品,集中展现其“五十以后书”的晚期风格,而其早年作品则存世不多,“越州屏障”摩崖的发现,对于完整展现陶濬宣的书法艺术,其价值自不待言。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