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浙东运河这条畅通人流物流的“黄金水道”,自东汉中期以来,绍兴一直是我国“人物殷阜”、温饱有余的“鱼米之乡”。进入新时代,这条“黄金水道”将如何为绍兴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释放“黄金效益”?
“上船喽!”恰逢周末,浙东运河文化园运河码头上人头攒动。今年5月,依托古运河深厚的历史底蕴,“越水长游”水上黄金游线正式开通。其中西线又称“醉游长歌·寻梦绍兴水上游”,全长11.7公里,经绍兴北站、避塘后,向西来到镜湖新区核心、黄酒小镇、浙东运河文化园,目前已先行开通浙东运河文化园至黄酒小镇段。
“游线首创‘水、船、空、实景’四维联动体验。白天,游客可以泛舟探访黄酒小镇,感受水乡烟火与运河文化;夜晚,可以欣赏水上交互漂流剧场《寻梦·绍兴》。”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线向游客呈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对绍兴运河文化的深度解读。来自山东的游客诸女士游览后很是兴奋:“从来没试过晚上在船上看剧,灯光太美了!”
运河的文化魅力正从水上延伸到陆上。浙东运河文化园内,浙东运河博物馆里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串联起运河的前世今生,自2023年9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游客95万余人次;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运河“珍宝”,浙东淡水鱼馆通过展示淡水鱼物种、稻渔共生置景、放映5D影片等形式,科普浙东运河渔业资源,去年开馆后迅速“出圈”;今年7月,运河生态馆也开门迎客,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融科普教育与生态体验于一体,成为亲子家庭与学校团队的热门打卡地,单日最大接待量超5000人次。
水岸共美,文景并茂;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如何更好地活化利用运河文化,使其成为新“流量”?
绍兴市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尉辉煜认为,应做到生活化和情感化,“生活化,就是要让川流不息的浙东运河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既需要仪式化和展演化的表达,更需要居民日常生活化的表达;情感化,就是要激活、重塑并再造人们对运河的记忆,让大家在观赏运河及相关事物时,拥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柯桥区鉴湖之畔的叶家堰居,由阮社酒厂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旅综合体——鉴里荟,最大限度保留了老酒厂建筑风貌,并增添现代审美元素,引入沿湖餐厅、咖啡厅、西餐酒吧等新业态。不远处,利用闲置农房改造的鉴空间·乡村艺术馆,融合白墙黛瓦的传统水乡民居风情与充满现代感的落地玻璃窗设计,成功打造了吸引年轻人的“鉴湖旁、大树下”新空间。一旁的先锋鉴湖书店,由原柯桥水厂改建而来,乡土情怀与现代设计在此融合,打造成“最美小岛乡村书店”。这一区域,已然成为浙东运河上最具辨识度的黄金线、精品线。
如今,流淌了千年的运河,依旧在为两岸人民造福。借助发展文旅产业,叶家堰居积极培育乡村人才,通过提供咖啡制作、烘焙等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当地大学生、老年人、轻度残障人士就业技能。村内还设立共富市集,免费帮助售卖香榧、竹编等土特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古往今来日新月异。我们期待,这条经济之河、民生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承载着沿岸人民共同的梦想,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流向更加美好的远方,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