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王永军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靶向淋巴结的STING激动剂纳米佐剂(Mn/ MSA-2@Lipo),并提出“化疗先行—纳米佐剂延迟注射”的时序递送策略,在多种小鼠肿瘤模型中实现肿瘤完全缓解、长期免疫记忆及显著抗转移效果。近日,相关成果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化疗可诱导肿瘤抗原释放,但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佐剂递送效率低及系统毒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协同免疫治疗的疗效。如何精准调控“抗原释放—免疫激活”的时间窗口,提升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MSA-2是一种高亲和力的STING激动剂,但其口服利用度极低,系统给药易引起毒性,难以高效作用于免疫活性位点(如淋巴结)。为此,王永军团队构建基于脂质体的Mn/MSA-2@Lipo纳米佐剂,利用锰离子放大STING信号通路,并通过远程载药策略实现极高的药物封装率与淋巴结靶向递送。研究发现,该纳米佐剂可显著提高树突状细胞的吞噬能力、成熟水平与抗原交叉呈递能力,并激活强效CD8﹢T细胞免疫反应。
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不同给药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证实在化疗后48小时注射Mn/MSA-2@Lipo可最大程度激活抗肿瘤免疫。该策略在B16F10黑色素瘤、4T1乳腺癌、CT26结肠癌等模型中均实现完全缓解,并在肺转移模型中显著抑制肺结节形成,同时诱导持久的CD8﹢T细胞应答。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STING激动剂的时序递送价值,更提出了“抗原释放—免疫激活不同步”需人为校准的概念,为未来STING类免疫佐剂的临床转化和多模式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范式。
(内容来源:健康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