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

2025-09-21 08:23

来源:

史如烟

被奉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千古景仰,其名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是东晋杰出女书法家卫夫人。她的代表作是《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她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书法世家。曾祖父卫觊、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很有影响。书法的家学渊源,为她成为杰出的女书法家奠定了基础。

卫夫人从小勤奋好学,酷爱书法艺术,擅长隶书和正书,隶书尤胜。据《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是由蔡邕传之于崔瑗以及蔡女文姬,蔡文姬传之于钟繇,钟繇传之于她,她再传之于王羲之。也就是说,卫铄师法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钟繇,她自己也说:“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钟繇曾称颂她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唐代韦续在《墨薮》中更是对她推崇备至,称赞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韦续因此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下,即第一等第三级。唐代李嗣真对此持相同意见,并指出卫夫人“正体尤绝”。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甚至把卫夫人的书法归入妙品,仅仅屈居最高一等神品寥寥数人之下。

卫夫人不但在书法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而且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重大的建树。她撰有《笔阵图》一卷传世,为《宋史·艺文志》所著录。这是一本论述写字笔法的著作。她在阐述执笔、用笔方法的基础上,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并提出了七条标准,即“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折”如百钧弩发、“横折钩”如劲弩筋节。卫夫人对七种基本笔划的描述,形象生动,恰合关窍,实为初学书法者良好的入门途径。她还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力丰筋”理论,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多力丰筋”之说,给后世学书者、评书者指出了一个较好的书法艺术标准。这实质上是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所得,代表了她对书法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王羲之写了一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的文章,对卫夫人的书法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

作为一名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震动当时书苑。王羲之年少时就曾跟随卫夫人学过书法。据传,王羲之七岁已能写得一手好字,到了十二岁那年,发现父亲枕头中藏有一本《前代笔论》,便偷偷拿出来阅读,经过一番苦心揣摩,书法很有长进。事情瞒不过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卫铄对太常王策说:“这个孩子一定发现和研究过笔诀,我近来觉察到他的书法已经开始老练起来了。”尽管王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造诣超越了他的老师,然而从他的书风中,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卫夫人风格的痕迹来。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