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稽山古香榧林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香榧,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果实,又被称为“玉山果”“三代果”“传代果”“圣果”“祖孙树”等。早在1300多年前,香榧已是闻名全国的珍稀果品。它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智慧,蕴涵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是文人墨客们创作诗词歌赋的灵感源泉。自宋朝以来,流传至今的香榧诗咏不下百篇,一些知名文人的香榧诗各具风格,颇可玩味。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好友郑户曹来做客,苏东坡以东阳郡玉山特产“蜂儿榧”招待。临走前又以“蜂儿榧”相赠,并赋诗《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一首:“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这是古代文学中歌咏香榧的第一首诗,表明北宋时香榧已作为珍品出现在士大夫餐桌上。
南宋学者、诗人周必大在某年二月十七日夜晚与几位兄弟喝酒时,吃了香榧,但误食了有毒的植物乌喙,因而写诗自嘲:“伏神老芋不伤生,江蠏蟛蜞祸亦轻。我独好奇尝酒堇,误思榧实杀三彭。”说自己因好奇而吃了用酒泡过的有毒的乌喙,错误地想用吃香榧来杀死身体里的三虫,好奇而冒险,实不应该。“堇”,又叫乌头、乌喙,古书记载,浸过堇的酒可以杀人。“误思”,是自嘲,但透露出作者对香榧的爱好,古人认为,吃香榧,可杀三虫。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曾被浙江东阳石洞书院延聘为执掌师席,东阳人郭希吕以香榧招待老师,叶适感慨颇多,写下了《蜂儿榧歌》诗:“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昔人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余某何为满地涩,荔子正复漫天甜。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象。”此诗用了先描写后议论、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八句侧重描写,是抑,但把香榧写得很形象。“蜂儿榧”,香榧以形似黄蜂之肚而得名。
宋代诗人何坦在东阳讲学时,与当地学人郭德谊交谊深厚。东阳是浙江著名香榧产地之一,附近玉山产的香榧尤其为人熟知。何坦作有《乞蜂儿榧于郭德谊》二首。其一:“味甘宣郡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其二:“银甲弹开香粉坠,金盘堆起乳花圆。乞君东阁长生供,寿我北堂难老仙。”第一首赞美香榧的味道之美和吃后难忘的感觉,第二首说明向郭德谊讨要香榧的原因与理由。
清代浙江磐安诗人周显岱作有《玉山竹枝词》23首,保存了当时的一些地方名胜资料。其中有一首是写香榧的:“登道金蒙历道场,杜家岭外已斜阳。秋风落叶黄连路,一带蜂儿榧子香。”玉山即今磐安县玉山镇,是著名的香榧产区。此诗以一天行程为线索,四个地名嵌于句中,写出了秋天香榧林区的特有景色,如一幅气势恢弘而香气满纸的榧林深秋图。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