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如树,古木成林,树的历史与人的历史紧密相连。它们的存在,使柯桥这个古老又现代的山水之城更富魅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了靓色;它们是村民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乡愁,寄托着无限的深情;它们看似垂垂老矣,实则风华正茂,阅尽世事。每一株古树都以独特的姿态矗立,仿佛在追忆着、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平水王化香樟树:
古村落一道亮丽风景线
白岩下古香樟树生长在平水镇王化村一个幽静的山岙里,这株樟树长在溪边,树根部东北面为有土的山体,其他方位都是坚硬的岩皮。在这样的环境下,古香樟树仍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在岁月中传递着共生与敬畏的永恒力量。据村民介绍,古树共有5根遒劲的树干向上伸展,冠幅30多米,树高约30米,树围6米多,树龄达520多年。
今年75岁的宋绍奇住在古香樟树附近,这里承载着他小时候的记忆,老人对古香樟树饱含感情:“这是村里的水口树,也是风水树,因此我们对这株古树十分珍惜。”记者了解到,前些年,林业部门对古香樟树进行了挂牌保护,使它有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记者看到,古香樟树旁边还有一块巨石护住根部,起到了固土保湿的作用,树干接近溪面部位有一个树洞,养护人员特意设置了一张滤网,防止垃圾杂物入侵。宋绍奇告诉记者,古香樟树还有一段传说,几百年前,外来村民想要砍伐樟树,这让白岩下村人焦急万分,他们与砍伐者对簿公堂,为了打赢官司,大家想出一个主意,在岩皮上涂满石灰,并说这株树就是白岩下村的,最终打赢官司保住了樟树。
宋绍奇说,上世纪70年代,他曾亲眼看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来这里拍电影,把古香樟树作为一处取景地。随后,记者又在古香樟树对面溪岸及其他自然村落看到,还完好地保存着10多株古香樟树,与村里的台门相映成辉,成为王化古村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履莲增古银杏:传播人间美好爱情
近日,记者来到被誉为夏履镇“东大门”的莲增村,说起村广场上那株枝叶茂密的古银杏,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千说:“我们村里有‘三宝’,除了寨口古桥、长征水电站,便是这株千年银杏树。它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村庄,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莲增人的成长。”
记者看到,从树的根部开始,一粗一细两根树干直冲云霄。据介绍,这株古银杏树为雌雄同生,高达40米,树龄有1030年。它原本生长在一家粉丝厂厂房内,在莲增村“5星3A”建设中,古银杏树得到充分保护,并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其南侧建了一个银杏广场,广场内有仿古戏台、党建长廊、文化礼堂。村民们更是怀揣敬畏之心,将它视为宝贝,世代守护。“2022年,我们发现古银杏树生长不利的情况后,在自然资源部门的指导下,实施了较为系统化全面性的保护工程,对树下一条走道由封闭性水泥路改为透气性的砖石路,使古银杏树长势更加旺盛。”张志千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株古银杏树还流传着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此故事堪称夏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给古银杏树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传北宋年间,莲增村一对青年男女日久生情,在银杏树下私定终身,不料女方父母嫌贫爱富,提出必须有百两纹银作为聘礼,并约定三年期限。男子远走他乡赚钱,女子每天在银杏树下守候,在三年期限的最后一天香消玉殒,其父母将她葬于银杏树下。男子因感染风寒晚到一个月,得知噩耗悔恨不已,不久也郁郁而终,邻人念其情深义重,经女方父母同意,将男子葬于银杏树下。此后,村里人常看到银杏树上有一对相思雀在追逐嬉戏。
虽是一段传说,但不少本地年轻人和游客听了后,都被这一坚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加上银杏叶象征着永恒的爱,这里也成为了见证爱情的好地方。相关部门定期在古树下举行相亲会、交友会等活动,向往美好爱情的少男少女参加活动,祈愿祝福,找到自己心仪的人相守一生,此树因此被大家称为“千年爱情树”。
稽东龙西“三圣树”:村民心中的神圣之树
长在一个被称为茶山龙头上、俯瞰着整个小山村的3株不同种类古树,在树影斑驳间无声倾诉着岁月沧桑,这就是稽东镇龙西村焦坞自然村的“三圣树”。随着年代的久远,它们不仅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神圣之树,也成为会稽山深山腹地的一道奇景。
记者沿着一条游步道拾级而上,只见蓝白相间的护栏围出了约1亩见方的斜坡面,三株古树呈三角形分布而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檫树,长得最高也最粗壮,标牌上显示:树高20米、胸围4.84米,树龄822年;下方的红豆杉也十分粗大,树龄800余年,树高18米,胸围3.7米;还有一株榧树,树高21米,胸围3.7米,树龄492年。
从稽东镇林业技术推广岗位退休、现住焦坞自然村的李成安告诉记者,三株古树位于海拔420米左右高处,这株檫树在1992年前,经普查后认定为浙江省内树龄最长、胸围最大的檫树,堪称“浙江第一檫”,红豆杉也是柯桥区数一数二的,至于那株榧树,其珍贵之处是一株雄花树,每年能开花授粉,提高榧果的产量和质量。
李成安说,“三圣树”的称谓,源于七八年前游步道修筑时,柯桥区一位农业干部看到后惊叹有这么完好的三株不同形态的古树,脱口而出“三圣树”。李成安又说了一件神秘事,其中的红豆杉到一定时候还会吞云吐雾,一阵白色的烟雾从树顶冒出来,时间约五六分钟,这一神奇现象他曾看到过两次,但至今不知作何解释。
为了保护好三株古树,以及周边1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榧树,龙西村每年对生长区域除草清理,定期修剪枝叶,并进行固土美化。在焦坞自然村中心位置,村里还修建了一座石亭,亭柱刻写了一副对联:“山清水秀风光美,地灵人杰民风佳”,以此赞美在家乡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陶文强 文/摄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历史不仅书写在古籍碑刻、博物馆藏之中,更鲜活地镌刻于苍劲挺拔的躯干之间。
作为古越文明的发祥地,柯桥区的森林面积达74.9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9%,林木蓄积量为359.82万立方米。在这片土地上,古榧树与会稽山民相互滋养、大香林的古桂树香飘十里、王坛古柏历经1950年仍郁郁葱葱……它们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变迁,也唤起了人们的乡愁情怀,更构成了柯桥最为独特和珍贵的绿色遗产。守护好它们,既是生态的需要,也是文明的传承。
古榧群里的光阴故事
眼下正是香榧采摘季,稽东镇占岙村也迎来了丰收时刻。源于一代代榧农的精心栽培和守护下,历经千百年的古榧树至今回馈着当地山民,在榧林里,随处可见榧农身跨背篓、脚踩长梯采撷榧果的忙碌身影。
柯桥现有古树中,古榧树数量最多,达20343株,树龄500年以上的古香榧有1018株,1000年以上的有22株,多分布于稽东镇。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岙村就位于古香榧群的核心地带。
于榧农而言,呵护好榧树是刻在基因里的传统。在过去一年里,随着榧农黄天明将守护古树名木的事迹搬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会议,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在柯桥的大山深处,仍有这样一群人代代坚定地守护着“绿色记忆”。
据报道,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这是10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作为中国农民代表的黄天明将再次踏上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分享中国农民世代守护古香榧群、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全面摸清“绿色家底”
葱葱古树,绵绵守护。近年来,我区一直在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的新举措、新办法,摸清“家底”是第一步。
柯桥的树种丰富、分布广泛,古树与传统村落、文物古建筑等人文景观相伴相生、融为一体。据2016—2017年全面调查显示,全区百年以上的古树有21674株,隶属23科、36属、39种,总量占绍兴全市的31%,古树群达226个。其中,古榧树数量占全区古树总量的93.85%,此外还有金桂、樟树、枫香、马尾松、苦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分布在全区16个镇(街道),其中千年以上古树共31株。
2023年,我区开展了辖区内古树资源补充调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不仅摸清了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树龄结构、健康现状等生态底数,还新增三级古树285株,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柯桥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对古树名木的精准管理,我区还研发了古树名木数智管理平台,为2.03万株百年以上古榧树及8500余株后备古榧树配置了独一无二的“身份二维码”,拿出手机一扫,古树树种、树龄、生长位置、健康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青绿延绵处生态文明永续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更科学的监管、更细致的养护,才能让它们稳稳扎根,在岁月中繁茂生长。
随着时间推移,柯桥部分古树因树龄老化、极端天气或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出现树势衰弱、濒危等状况。为此,我区建立了“林长制+古树名木保险”保障机制,明确“一树一策、一树一人”责任清单,落实有害生物防治、枝条整理等4类保护措施与根系复壮、树腔防腐修补等6项复壮技术。通过这些精准措施,目前已完成278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救治濒危、衰弱古树61株。其中,位于占岙村树龄超1570年的“榧王”,在钢槽固枝、清腐去枯、根施功能性棒肥等综合措施的救治下重获新生。
近年来,我区还推动编制《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古树名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再造与可持续利用》,向世界分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柯桥经验”。
全媒体记者 方剑萍 文 徐晔 陶文强 摄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