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滨海新区——金山银山成色足

2025-09-20 07:32

来源:

镜头里孙端街道安桥头村色彩斑斓宛如油画。 记者 骆 烨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支撑。近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滨海新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单个“盆景”发展成整片“风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行走在滨海新区的广袤田野,水清岸绿的田园风光与活力迸发的产业图景交相辉映,一幅“绿水青山”蝶变“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美丽乡村提颜值

群众生活增幸福

斗门街道玉山村乡力健身场300余平方米的面积功能分明:年轻人在球类区挥洒汗水,老年人在休息区围坐闲谈,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区嬉笑追逐,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在这里均得到充分满足。

如今的玉山村,不仅是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更是全国文明村。漫步其间,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伸展,杭甬运河静静流淌,倒映着两岸的绿树繁花,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乡村画卷。

“曾经,村里也面临村道乱停车、房前屋后杂物堆积、环境卫生较差等诸多难题。”玉山村党总支书记袁金林表示,玉山村通过多年长效整治,从清理卫生死角到规范停车秩序,从改造老旧房屋到完善基础设施,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乡村建设。如今的玉山村,处处散发着清新宜人的水乡气息。今年,村内已投入近700万元,同步推进健身运动广场及活动场馆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及村容村貌提升、未来乡村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数字化建设三大民生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农村生活场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获满满幸福感。

玉山村的蝶变,是滨海新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新区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发展要求,不断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一个个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服务规范、设施齐全、洁净美观的乡村正从单个“盆景”发展成整片“风景”。“截至目前,新区已创建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25个、省级未来乡村1个、市级未来乡村1个、区级未来乡村13个。”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因地制宜兴产业

拓宽渠道促共富

滨海新区每个乡村发展基础各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人文传统,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旅游业、采摘业、种植业等特色产业,让“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成为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绿色共富路径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发布首批“乡村周末游”目的地名单,滨海新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和马山街道尚巷村入选。

作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先行村,近年来,安桥头村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江南水韵原貌,打造起祝福广场、闰土瓜田等多个鲁迅文化景观节点,引进大众书局北新书站、鲁美动漫基地、故乡·白云间民宿等新兴业态,逐步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一体化的“鲁迅外婆家+”品牌文化旅游体系。今年安桥头村累计已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实现营收168万元,持续释放文旅共富动能。

马山街道尚巷村则走出了“研学+采摘”的农文旅融合共富新路。作为绍兴师爷骆照的故里,尚巷村深挖“师爷文化”,发挥佳祥家庭农场等共富主体带动作用,整合村内10余户果农抱团发展,打造300多亩师爷四季水果采摘园,推出沉浸式“研学+采摘”项目,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单个农场的发展引领逐渐促成一片区域的共同增收,带动村内每年近500万元的水果销售额,让“采摘经济”成为村民的“致富经”。

秋日里,走进斗门村蔬菜基地,田间菜棚错落有致,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枝头,连片的毛毛菜翠绿诱人。

为解决土地分散、种植碎片化等问题,斗门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改造、设施升级等方式,打造了总面积1173亩、约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0%的市级“菜篮子”工程基地。

在经历脱胎换骨后,这片千亩蔬菜基地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7000吨,总产值预计超3500万元,村集体收入预计较去年可提升20%左右,不仅实现了“菜篮子”的稳产保供,也带动周边璜山南、璜山北、玉山等村居1800余亩蔬菜基地的发展,让“蔬”香满溢的兴村富民路越走越宽。

项目赋能强动力

“两山”转化焕新机

产业是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也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引擎。滨海新区通过重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延伸、业态创新和生态价值转化,让“绿水青山”底色更浓,“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以好风景换来“好钱景”。

日前,位于孙端街道榆林村的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清水型水产养殖基地迎来15万尾优质鱼苗的投放。池底,矮生苦草、绿狐尾藻、轮叶黑藻等多种水生植物随波摇曳,形成一片“水下森林”。

作为2022年全省最大农旅综合体项目,敏实生物农业示范园涵盖了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营销的全产业链,全面建成后可辐射周边16个村,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现代化清水型生态水产养殖正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清水型生态养殖模式让植物、动物间形成自然生存链,构建起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既能降低水质恶化、鱼病传播及药物滥用风险,又能维护水清岸绿的生态平衡。据了解,该养殖基地周边还将完善餐厅、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推出垂钓、露营、采摘游等特色活动,形成以休闲观光为依托、清水型生态养殖为支撑的农旅融合产业链。

除重大项目稳步建设,滨海新区还紧扣“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轴”,构建起以“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农旅观光项目、南部曹娥江南岸‘乡情童趣’共富片区”为轴线的共富产业格局,为推动“两山”转化提供产业新引擎。

目前,新区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农旅观光项目已通过概念性规划方案评审,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届时,总投资4亿元的2800亩先行启动区将集特色民宿、餐饮服务综合体、农事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于一体,在新区北部片区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

南部“乡情童趣”共富片区则以孙端街道村头村水乡田园生态底色为核心,联动小库村、皇甫庄村等周边村落,围绕螺蛳文化、黄酒工艺等特色资源,打造“城郊型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区”,目前已完成建设规划方案和运营方案编制。

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全域共富产业生态,让湖光山色孕育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让“绿水青山”持续蝶变“金山银山”。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张 柯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