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避塘看绍兴 水城水利工程

2025-09-19 08:30

来源:

入秋后,“忙碌”一夏的湖避塘逐渐安静下来。

因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及配套工程建设需要,从9月4日至明年5月20日,将对湖泊南侧水域恢复工程涉及的环湖路内部道路进行全封闭施工。根据初步规划,该区域将建设湿地公园。

烟波浩渺的湖上,避塘如长虹卧波,气势非凡。2023年省水利厅公布首批浙江省重要水利工程遗产资源名录中,越城有三江闸、楝树闸、湖避塘、鉴湖、浙东运河—绍兴段、钱塘江古海塘—绍兴段共6处水利工程遗产入选。

避塘横穿湖面,风起时,避塘的一侧湖面有浪,另一侧无浪。船只可从避塘桥进入,在无风一侧湖面避风。避塘“保护”下的湖面成为大大小小船只的避风港。

文史研究者马元泉认为,避塘虽有别于纤道,但也能在上面拉纤。300多年里避塘如此这般,扮演着多重角色,融合了多重身份。它既是水城的代表性水利工程,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当下的网红打卡点、未来城市绿心的点睛之笔。

避塘的故事一种说法认为,源自明代天启年间,一位石工覆舟后发愿誓筑石塘的传奇故事。在修筑避塘之前,湖面风高浪急,常有舟船倾覆。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明天启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为僧,发愿誓筑石塘。十余年不成,抑郁以死。”

石工之后,本地富商张贤臣慷慨解囊,为了建造这座避塘,他倾尽所有,耗费白银6000两,聚集百姓力量建成。避塘被称为“水上奇观”。史料记载:“会稽张贤臣闻而悯之,于崇祯十五年(1642),建塘六里,为桥者三,名曰天济,盖罄资产为之,五年而工始竣。”

避塘全长3.5公里,宽2米多,呈南北走向,横亘于湖上,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实体塘堤是避塘的主体,平面略呈“S”形。塘基以条石垒叠,上铺长约2米青石板,石板之间用榫卯衔接。塘上原有6座石梁桥,分别取名为天济、永济、中济、平济、通济、普济,并建有石路亭一座。石板历经岁月打磨,据说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块石头。

清道光、咸丰、同治和宣统年间均曾修缮避塘。1969年,当地围湖造田时,永济桥被拆除。后天济桥亦遭拆毁,改成钢筋混凝土拱桥。1975年,当地政府对桥梁进行了整修。1991年以来,文物部门对石亭和塘堤又作了局部维修。

近年来,避塘因独特风貌而人气爆棚。夕阳西下,湖上泛着点点波光,配上长长的避塘,不需要滤镜都能拍出超美照片。据大致测算,避塘上安全范围内同一时间段最多容纳500余人,结果最多时挤了2000多人。据统计,最多的一天避塘人流量达到上万人,不少游客来自上海等地。

接下来,避塘作为湿地公园里的点睛之笔,将以更多方式面向游客呈现。比如“漫游水城”全线计划经绍兴北站、避塘,由北向南挺进,来到镜湖湿地公园、三馆(规划馆、美术馆、镜湖越剧场)、大滩、迪荡林垦酒吧街。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志荣认为,该湖泊是绍兴平原河网上最大的一个湖泊,历史地位和发展地位都比较高,绍兴可以系统梳理文化资源,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做足这里的水文章,打造绍兴平原上又一颗耀眼明珠。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