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千山,不如回山。从多方合力帮扶到平安建设守护,从产业“造血”激活到文旅融合赋能,近年来,新昌县回山镇以实干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稳步前行,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让游客感受乡村魅力。
“以前回山是游客‘过境地’,现在慢慢成‘目的地’。”回山镇党委书记吕云江表示,未来回山镇将深化农商文旅融合,让“山水回山”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休闲好去处。
综合帮扶精施策
眼下,正是回山镇回山村迷你番薯的收获期。“今年种了半亩迷你番薯,估计增收约5000元。”正在地里挖番薯的回山村村民潘大伯提起今年的收成喜不自禁。迷你番薯项目,正是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驻村工作队一手谋划推动的共富项目。
今年1月,由市新闻传媒中心驻村工作队联合新昌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等10余个部门推动建设的回山会师红色书屋在回山村揭牌。书屋开放至今已接待村民、游客上万人,成为红色文化与乡村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润心,平安建设护民。今年6月,在市委政法委指导下,回山镇官塘村举行了一场“平安进农村”宣传活动,该活动由新昌县平安办牵头,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多个部门联动,以“白天宣传+晚上汇演”形式,将实用知识送到村民身边。
携手共富·重点帮促工程,是缩小“三大差距”、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对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绍兴市携手共富·重点帮促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部署安排,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新闻传媒中心、市原水集团、恒信农商银行、绍兴理工学院等帮扶单位,将进一步建立联系走访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回山镇实际,充分挖掘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做大乡村经济,推动各项结对帮扶任务落到实处,以实绩实效推动回山镇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产业“造血”促共富
作为农业强镇,回山镇凭借高海拔、充足光照、昼夜温差大的自然优势,形成高山蔬菜、优质水果、道地药材三大农业产业矩阵。但此前受资源分散等因素制约,规模化项目难落地。“目前回山已实施门溪垂钓中心等4个项目,另有十几个项目计划推进,正以‘项目清单’为抓手深化产业谋划。”回山镇副镇长张伟东介绍说,该镇从土地入手,探索流转、托管模式,两年间,累计流转土地2258亩、开发闲置土地671亩,实现“存量换增量、寸土生寸金”,循环农业产业园、褐菇种植等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其中,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约0.8亿元,占地面积约80亩,致力于建设一个集双孢菇生产、基料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化菌菇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秸秆—菌菇—农作物”绿色生态循环体,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0.8亿元以上,提供50余个农村就业岗位。
“回山镇将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机关食堂直供+文旅融合’拓宽销路。”回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镇将整合资源打造“回山农场”区域公用品牌,启动“回山大农场”建设,推动农业与康养、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25年力争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5%以上,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3万元,新增受益农户580人。
山水筑梦迎客来
不久前,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回山坐梦度假酒店在回山镇红联村完成筹备并对外试营业。该酒店既保留乡村原生生态环境,又配套无边泳池、萤火虫生态保护基地、自然主题美术馆等现代化设施与体验场馆。
“游客能深度体验乡村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还可享受城市级便捷服务与高品质配套,满足‘乡野旅居+现代便利’双重需求。”酒店运营团队负责人“段王爷”表示,依托在下岩贝的成功运营经验,团队对该酒店运营充满信心,后续将结合项目特色优化服务流程,探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回山镇现有多家民宿,但多为个人经营,缺乏品牌效应。“专业团队的加入,期待产生鲶鱼效应,带动民宿行业升级。”回山镇相关负责人说。
该酒店开业是回山镇推进农商文旅深度融合的缩影。今年,该镇立足“山水田园”生态优势,以“文旅融合、产业联动”为路径,扎实推进红色历史教育基地建设,规划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力求让游客“来得了、玩得好、留得住”。为打响文旅品牌,当地重点培育“山水回山・坐梦田园”文化品牌:在全市范围内广泛举办专题宣传活动,展示农产品与旅游资源;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茭白采收”“民宿生活”“甜蜜西瓜浪一夏”等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3000万次;举办“回山茭白开市”“西瓜奔富季”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互动……
同时,回山镇积极对接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和社会团体,推动团建、疗休养项目落地。截至目前,该镇已接待团队30余批次,自发前往体验的社会人士同比增长50%。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