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碰撞正在悄然生发。越剧的婉转清丽与大头荷戏的质朴欢快,两种风格迥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嵊州市文化特派员朱姣芳的匠心巧思下实现融合共生,绽放出令人惊艳的艺术火花。
作为深耕基层的文化使者,朱姣芳每周二都要来到派驻地——崇仁镇赵马村,将专业的越剧表演技艺带入大头荷戏的排演现场。连日来,她以经典越剧剧目《追鱼》为蓝本,精心指导村民们改编创作舞蹈版本。
授课培训现场
在排练现场记者看到,朱姣芳向学员们细致讲解越剧的身段手法、眼神步态,又将大头荷戏特有的诙谐活泼元素融入剧情,让鲤鱼精与书生张珍的故事既保留越剧的抒情典雅,又增添乡土艺术的生动趣味。

“要让传统艺术活在当下,就要大胆尝试跨界的可能。”朱姣芳如是说。她通过一句一曲的示范、一招一式的纠正,不仅传授技巧,更激发着村民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如今,每周二的排练已成为村民期盼的节日,大家在一颦一笑间演绎着奇幻爱情,也舞出了文化自信。
“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非遗保护注入了鲜活生命力,更探索出城乡文化互哺的新路径,激发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采访中朱姣芳表示,作为文化特派员她将以艺术为桥,使得深植乡土的民俗文化与精致典雅的戏曲艺术对话交融,让《追鱼》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游弋出璀璨的光彩。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