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扔进草丛,或匍匐前进,或旋转跳跃;它被扔进水里,快速调整姿态,化身为鱼;那天,它又从108米高的标志塔顶掉落,重重地摔在地上,却在片刻后重新起身蹦跶……
在大众印象中,传统机器人通常会有坚硬的金属或硬质塑料骨架,精密运转的齿轮电机。最近,西湖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讲席教授姜汉卿实验室却打破常规认知,通过一种全新的电磁弹性体驱动机制,“养”出了一群“打不死的小强”——
它的学名叫“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小强”),个头接近大家所熟知的蟑螂“小强”,身长不足2厘米,体重不足2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跟“小强”一样行动矫健,能在复杂的野外环境自主爬行、跳跃、游泳,还比“小强”更坚强。
据悉,这是国际上首个能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的昆虫尺度软体机器人,为未来小型化、无线化、高性能的智能机器人系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关成果日前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