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土豆”的成功,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产业涟漪。
近一个月来,已有包括基因编辑、植物提取、生物雌激素等领域的多家创新企业,与生物基(合成生物)新材料数智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同时,医药、塑料、化工等台州本地产业资源,也有望接入这一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专注于农业板块植物营养与功能性化合物研发的企业——中科芯茂,即将于9月底正式入驻。负责人杨依凡告诉记者,选择落地黄岩,正是看中了该地创新中心的AI大模型、强劲算力支持以及干湿一体实验平台所提供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研发海藻肥料,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两年。还要从混合物中提取寡糖成分反复验证,搞清楚哪种化合物对应什么性能,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全凭经验摸索。”杨依凡回忆道。
如今,在创新中心AI仿真系统的支持下,团队可以快速锁定功能成分与性能的对应关系,筛选出多个候选化合物进行后续验证。
算力赋能也带来了生物基原料深度开发的可能。中科菊丰运营总监杨思为深有体会地分享了技术突破:“开发菊芋产品,现阶段只能在食品领域发挥其基础作用,比如提取菊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因为对其分子层面的原理知之甚少,无法分析菊糖发挥作用的机制,因此无法应用于医药相关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这项技术对菊芋多糖具体结构及功能进行精细分析,并通过AI预测其活性成分,为实现更深度的开发提供方向。”杨思为兴奋地说。
当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这个创新生态,生物基材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扩大。
创新中心的展厅里,陈列着手感轻薄的可完全降解快递包装袋,揉搓后不易破损;装在透明试剂瓶中的植物源疫苗佐剂,颗粒均匀细腻;还有柔软的生物基医用敷料、颗粒状的高效缓释肥料……这些形态各异的产品,串联起从生物基原料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
一颗土豆的旅程结束了,但一个产业的变革刚刚抽芽生长。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