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筑巢留凤”是留住人才的创新之举

2025-09-17 09:38

来源:

“筑巢留凤”不仅是一种模式创新,更是一种发展哲学。它提醒我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才为中心,营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人才、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据《今日越城》报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杭电绍兴校区)及其配套人才住房建设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工程完成后,不仅将拥有漂亮舒适的教学环境,还将提供500套高品质人才住房及完善配套设施,届时将呈现“工作在校区,生活在社区”的新景象。可以设想,一批年轻有为的集成电路优秀人才将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输送宝贵的新鲜血液。

杭电绍兴校区和社区对接融合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人才引育样本。这项工程不仅关注科研教学环境的打造,更将人才生活环境建设提升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这一“筑巢留凤”的创新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人才政策框架,体现了从“管理人才”向“服务人才”的理念转变,是人才打造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之举。

高端人才的短缺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只管培养和引进”的线性人才引进模式,却忽视了人才作为“社会人”的全方位需求。人才是否愿意留下,不仅取决于工作平台的优劣,更取决于能否在当地安居乐业。“筑巢留凤”模式的精髓在于,它既关注人才的“工作半径”,也重视他们的“生活半径”,通过打造全方位的生活配套,为人才创造一个安心、舒心、暖心的社区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中去。

这一模式构建了个人、产业与城市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系统。对个人而言,人才获得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和良好的发展平台,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对高校和产业而言,能够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对地方而言,通过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和产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影响力。这种良性循环,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筑巢留凤”模式的形成与落实也告诉我们,任何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理念的转变。过去,往往把学习、工作、生活三方面割裂开来,而新模式把三者予以统筹考虑,将人才的发展需求与城市的功能完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在制定人才政策时,不能只停留在物质激励的层面,而应着眼于人才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一个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

杭电绍兴校区和社区对接的建设工程对时下许多渴求人才的地区、产业、单位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其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打破老一套的人才引进模式,为人才建设一个能安心工作、发挥特长、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平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当然,这个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首先,各地应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地方定位,制定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其次,要统筹各方资源,住房和配套建设应科学规划,避免“重硬件、轻服务”。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持续投入,形成完整的人才服务闭环。

“筑巢留凤”不仅是一种模式创新,更是一种发展哲学。它提醒我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才为中心,营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发展环境,才能实现人才、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