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共建共享的新生态

2025-09-15 22:58

来源:

记者:当前,数字游民发展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呵护数字游民群体的健康发展?

赵忠:劳动关系不明确会导致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不健全,这是数字游民,或者说所有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劳动者面临的共同难题。比如部分数字游民需要自己全额承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还不能自己缴纳。另外,“自由”与“高收入”背后,是对个人能力、资源和抗风险能力的高要求。由于工作机会不稳定、专业技能迭代快,他们普遍面临收入不稳定问题。

流动性强,也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提出了挑战。比如生活方面,房东能不能接受短租?社保能不能“随人走”,跨区域报销?子女的户口和教育问题怎么解决?工作方面,数字游民高度依赖网络,旅居地能不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出现问题后方不方便修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除此之外,数字游民还面临流动中的身份认同危机。当一个人的居留地点频繁更换,他的社会关系将面临持续的解构与重建。数字游民容易陷入“永恒的异乡人”状态:既无法融入当地社群,又与原本的社交网络逐渐脱节。这可能导致个体的孤独与焦虑。

数字游民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良好生态的构建。这个生态,我理解是三方面的。

一是制度的生态。必须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加快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在劳动关系界定上,探索更适用于灵活就业者的新标准,注意避免“数字过劳”等现象;在社会保障体制上,持续破解跨地域、多平台、间歇性工作者参保续保难题;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和行政法规,切实保护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实体的生态。小城市、县城和乡村要想把数字游民吸引过来,必须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在呵护好生态和人文底蕴的同时,加快完善交通、邮电、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对新经济、新业态更加包容,引导其与当地的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数字游民提供创新创业的空间。许多数字游民在同一个地方停留久了,已经从“游民”转变成“常住民”。要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既要正确处理他们与原住民的关系,引导原住民包容、欢迎他们一起建设家园,也要切实满足他们在安居、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虚拟的生态。数字游民游走于网络和现实之间,仅靠现实组织无法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理。可以建立更多线上社群和虚拟社区,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数字游民提供交流、互动、探讨的空间。一方面,打造信息发布和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为情感的维系提供纽带,使相同生活方式的人集聚起来,缓解孤独感。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数字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对包括数字游民在内的各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天然的吸引力。据我了解,浙江很多地方,比如湖州、丽水等,已经有了数字游民社区的出现。未来,可以进一步把数字游民社区的打造作为沟通线上线下、实现健康发展的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定一个目标: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在现代技术进步下,充满激情、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向上向好机遇的发展空间,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在这一目标下,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协同,不断优化社区的治理框架,为数字游民提供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服务,如项目引育、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等,推动个人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