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看浙江的出口韧性卓勇良

2025-09-15 20:59

来源:

浙江出口攻城略地,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今年8月全省出口总值持续居全国第二。上半年浙江经济增速与宁夏并列全国第4,有着出口的重要贡献。这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应有业绩,也印证了浙江的经济韧性。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今年1至8月,全省出口同比增长7.7%,比全国快0.8个点,进出口、出口规模均达历史同期新高。出口总额占全国15.9%,持续32个月居全国第二。

长期坚持不懈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我省出口韧性的关键。新世纪前后迎来出口增长“双引擎”,即“企业改制”+“中国加入WTO”,奠定浙江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前者是主体活力激发,后者是出口环境改变;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同时义乌持续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更为全省出口增添活力。2011年比2001年,全省出口增长9.4倍,比上一个10年增长7.9倍又有较大提升。今年1至8月,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1.7万家,增加7%;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96.3%。

一般贸易是浙江出口强项,也是以民营企业出口为主的必然。以前国内的加工贸易及“三资”企业出口兴盛,使得浙江出口长期屈居全国第三。不过近十余年,全国一般贸易增长加快,加工贸易有所放慢。今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国出口66.1%,比2014年上升14.7个点。浙江状况更好一些,全省同期一般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76.4%,比全国高10个点以上。

浙江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持续提高,尤其是出口商品高度多元化。这是一种典型的降低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比重、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出口战略,有利于出口大省分散风险,也有利于应对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

现有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省纺织服装出口占比降至16.5%,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点,比2020年降低3.1个点。机电产品出口高度多元化,合计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50%以上的,有多达12个子类。电工器材列全省机电产品出口首位,今年1至7月累计出口1027.8亿元,同比增长11.6%。这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行业,以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为主,产品广谱,产业链长,包括电气控制装置、电线电缆、电池、变压器等,也只有高度分布式的浙江民营企业,才能这样全产业链、大规模地生产出口。

浙江出口的区域分布,具有集中与分散结合的特点,体现了民营企业出口善于开疆拓土的较强能力,也具有后续的扩张空间。浙江对欧美的出口状况与全国大体一致,但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更高,体现了在欧美地区较强的出口市场基础,如前7个月,对欧洲出口占全省出口24.4%,比全国高3.8个点;对北美出口占15.7%,比全国高3.5个点。而浙江对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占比,也均高于全国,体现了扩张新兴市场的较强能力。

全球及我国出口格局正在发生较大变动。根据WTO数据,全球出口增长于2012年断崖式回落,从2011年的增长19.8%,跌至仅增长0.9%,此后即2011至2024年,全球出口年均增长2.2%,比上一个10年低9.2个点。

再看我国出口,2011至2024年,年均增长5.0%,比全球高2.7个点,但比我国上一个10年出口年均增长低16.7个点。2021年,我国商品出口占全球出口额14.9%后开始回落,到2024年,我国出口占全球14.6%,比2021年降低0.3个点。我国工业品出口2022年达到占全球工业品出口21.2%后回落,2024年占全球20.6%,比2022年降低0.6个点。我国在商品及工业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较高的情况下,面临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及壁垒等,下一步,外贸压力犹存。

当下,应进一步发挥出口优势,增强出口韧性。我省及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具有4个方面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是超大规模经济优势,能把综合成本压到最低,如境外跨国公司能在浙江这一带,低成本地建构其具有竞争性的供应链体系。二是物流优势,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少有的班轮密集的物流双子星座,高密度的高速公路更是成为厂商之间的产业链传送带。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这是其他经济体所不具有的,优势是双重市场结构。四是企业家及产业工人精明勤劳优势,包括基层政府对于企业的放手支持等,微观活力较强。

加强内需市场建设,增强内循环。2024年我省工业品出口额相当于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8.4%,可见增强内循环是当前的重要选项。建议一方面加强出口,一方面积极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同时,推进在全国布局“销地产”,加强浙江的全国投资高地建设,增强浙江的内外双循环枢纽功能。

稳步发展商品进口。上个月考察了舟山的粮食进口,前景看好。大买家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及地缘政治中也具有相当意义的战略优势,如同时积极采取后备手段等,并不一定会受制于人。利用港口优势,加强进口,既能平衡贸易,又能增强国内供给而促进消费,有利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