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是航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以往,对于境外飞机入境维修,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综保区)外,以普通“修理物品”的模式开展此类业务,需要缴纳与整架飞机的价值相对应的高额税款担保。
这不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也限制了区域外具备强大维修能力的企业承接国际业务。
研究制度创新领域的一位专家向记者分析,实际上,全球保税维修最大的价值,在于制度创新带来的品牌效应,这对企业的实际拉动比节省的资金占用成本更重要。
“企业即使不做保税维修,也可以通过融资担保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只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这项创新直接打破了我们接轨国际市场的政策壁垒。”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蒋莘认可这一观点。
“我们去对接海外航司客户时,对方往往第一句话就是问‘你有什么好的税款政策’,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答复了。”
这背后,是企业产业延伸的雄心。
“维修业务不再只是运行保障,它的功能,接下来将从之前的保障长龙航空运输主业,升级为公司新的发展增长点。”长龙航空战略规划总监徐文龙介绍,航空运输、航空智造、航空数贸三大板块实现“三个百亿”的产值,是长龙正在努力的目标。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