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米插画
父母在饭桌上无意间聊起朋友家的孩子在海外的生活,这让瑞克(化名)有了去国外留学的想法,为了出国提前做起了准备——每天吃穿用外国产品,甚至按照外国的时间作息。这不仅让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开销上吃不消,孩子自己也因此在高二休了学。
孩子一意孤行 做起了“留学梦”
瑞克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他们总是尽力给孩子最好的,送他上各类培训班和补习班,从未让瑞克感受过衣食上的匮乏。
在瑞克初一后那年的暑假,父亲在饭桌上聊起朋友家的孩子在美国留学,不仅拿到了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而且毕业后成了纽约华尔街一家投行的分析师,刚入职就有15万美元的年薪。父亲眉飞色舞的描述,让母亲听了也很羡慕,觉得孩子能这么有出息,父母就不用愁了。
这些话被瑞克听进耳里,他在网上搜索了纽约,跳出来的图片上,时代广场璀璨的霓虹灯光照亮夜空,林立的高楼构成了独特的天际线,让他越看越着迷,而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铺、形形色色的街头艺人,更让他觉得那是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国度。
到了高中后,学习忙碌而紧张,可瑞克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但他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反而更加频繁地搜索关于美国的信息,心中的“留学梦”愈发强烈。
高一那年寒假,瑞克向父母宣布,说自己要去美国留学。这让父母十分错愕,问瑞克“为什么”,才知道是几年前餐桌上那场无心的聊天激起了瑞克对留学美国的向往。但这也让瑞克的父母很为难,他们给瑞克算起了账,去美国留学可不是一件小事,那需要一大笔钱,家里根本无力承担。他们以为这样能让瑞克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但瑞克却丝毫没有动摇。
吃洋快餐用美国品牌 作息时间也按美国来
瑞克不顾父母的反对,开始为自己的“留学梦”做起了准备。为了适应美国的用餐习惯,他几乎每顿都要吃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快餐,金黄酥脆的炸鸡、香气四溢的汉堡,都让他欲罢不能。起初,父母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毕竟这些西式快餐的开销也不算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克对美国文化日渐痴迷,他逐渐把自己穿的衣服、球鞋都换成了耐克等美国品牌,再后来,他把自己用的手机、电脑、手表和耳机等数码产品都陆续换成了苹果品牌。在瑞克眼中,这些才是时尚潮流和高科技的象征,拥有它们仿佛离美国更近了一步。
动辄七八千元一件的数码产品,瑞克父母也觉得有些奢侈,但他们一旦拒绝,瑞克就会不停地闹,甚至以绝食相逼。为此,他们只能咬咬牙,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孩子一时的喜好,过段时间就会淡去。
可是,瑞克的“准备”并没有就此止步。高二那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提前倒时差,开始过日夜颠倒的纽约时间。瑞克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来,未来就能更好地融入那个国家。于是,他开始整晚都不睡,精神抖擞地活跃在网络世界里。
而这也让瑞克无法兼顾学业,白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成绩更加落后。一段时间之后,他向父母提出自己要休学,不想再去学校浪费时间,只想早日奔赴美国。
这让瑞克的父母心急如焚,他们试图劝说瑞克,打消不切实际的留学梦,好好学习,但瑞克根本听不进去。他认为只有去美国留学,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小没出过远门 他的世界太过狭小
一年多时间内,省吃俭用的父母为了满足瑞克的“留学梦”,花掉了20多万元积蓄。可瑞克对此毫无察觉,依旧沉浸在自己虚幻的梦想中。
休学后的瑞克依旧对父母不依不饶,白天睡大觉的他,一遇到父母在某些方面不愿提供支持,就整夜闹腾,不让父母睡觉。这让父母也苦不堪言,不知道孩子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何时能从“留学梦”中觉醒。
送瑞克去接受心理咨询后,父母才发现,他对留学美国的执着,是因为认知世界很狭隘。原来,父母常年为生计奔波,每天在上班与回家的两点一线间忙碌,从未想过带瑞克出门看看。所以即便已经上了高中,瑞克连杭州都没有去过,不知道绍兴周边的古镇里藏着江南水乡的诗意,不了解国内各个城市的风景让全世界旅人慕名而来,更没见过那些积淀了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名胜古迹。
所以网上那些美国国家公园的壮阔、纽约大都市的繁华,像彩色泡沫一样填满了他的世界,以为每个美国人都过着富有的生活,以为穿上耐克球鞋、用上苹果产品就能成为美国人,却对出国留学所需的巨额费用,以及对留学需要的入学门槛一无所知。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父母决定花时间带瑞克出去走走。一开始,瑞克对这些近在咫尺的风景不以为意,始终钟情于遥远的美国。但一次次游历的经验,也一点点地为他打开了真实世界的窗口,让他感受到自己国家的广袤与多元,上海、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西北的秀丽山川风光,丝毫不逊色于图片里的美国。
经过与心理咨询师一年多的交流,瑞克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有多幼稚,对留学美国的执迷有多荒唐。
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瑞克重新回归了校园,这场成长的蜕变,虽然来得有些曲折,但好在最终让瑞克回到了原本的人生轨道上。
心理咨询师:
仅在物质上“富养” 容易把孩子养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渴望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然而,从瑞克父母的做法来看,比起从一开始去探究瑞克“留学梦”背后的动因,他们以为只要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支持,却未曾料到,用错误的方法“托举”孩子去实现不切实际的梦想,最终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生活,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条件来安排,有钱的家庭可以选择高配,但有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在本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去满足孩子某些高配的愿望,甚至为此负债,这不可取。比起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家长更应该重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包括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或者增加社会阅历等。”资深心理咨询师钱国正分析,当瑞克最初萌生出对留学美国的向往时,父母并没有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从没有仔细问过孩子想去美国的真正目的,没有告诉瑞克,凭着他的成绩去美国生活和学习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更不要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在国内同样可以实现个人的梦想。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产生想法之初,就与他坦诚沟通,分析利弊,或许就能及时将孩子从错误的幻想中拉回来。
钱国正表示,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在平时应该与孩子及时分享家庭状况,遇到超出家庭条件水平的活动,没有必要特殊对待,可以直接与孩子道明原委,获得孩子的理解,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更懂得进退,也不会提出超出父母能力范围之外的要求。而这也更有利于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摆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干政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