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老记忆新消费 城市更新可持续

2025-09-15 15:22

来源: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其不仅是建筑形态的焕新,更是一场关于记忆重生与消费升级的实践,不断塑造更具韧性与温度的城市活力。

作为今年南京城市更新实施计划中的公共类项目,南湖记忆三期在一期二期基础上向东延伸,打造“文旅+非遗体验+生活服务”的老城生活中心,原先的小卖部、理发店都将搬入“南湖记忆生活博物馆”,向老居民提供更多社区服务内容;珠江路锦创书城前身是外观陈旧、业态低端的东鼎大厦。如今这里的商业场地常年“霸榜”社交平台,办公楼层入驻率达97%。“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破解了老旧楼宇改造“成本高、收益薄”的困局。

在今年举办的2025江苏城市更新论坛暨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城市更新经验交流会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提出,需要在城市发展中,通过市政基础设施的修补改造及迭代、建筑载体性能提升、事件动能激活、公众参与互动、福祉场所营造、集体记忆共构等途径,慢慢提高环境包容性,实现“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在业态创新上拒绝“千店一面”,主打“独家定制”,南京探索不断。由南京酿造厂旧址焕新的NOWS新座,融合工业风与现代美学;前身为棚户区的三十四标,经改造保留历史建筑与街巷风貌,为太平南路注入活力;走进鼓楼区水木秦淮,曾经的古玩市场成了艺术潮玩街区,依托1.2公里长的滨水岸线,通过存量用地更新,将工业遗留带转型为滨水文旅综合体,通过低租金短租期的限时快闪等形式,孵化培育小微消费场景。如今,水木秦淮艺术街区日均客流突破9000人次,带动片区经济效益超亿元……

今年,南京计划实施62个城市更新项目,全方位提升城市面貌、功能和品质。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看来,城市更新涉及复杂产权地块、性能提升、民生改善、运维管理和众多利益相关者,不仅需要“留改拆”,还需要“保改活用补”并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2025年8月22日 《南京日报》 记者 田诗雨)

清晨的瑞金里REPARK,24小时健身房里已有了周边老人锻炼的身影;夜幕低垂,街区中庭的多彩活动丰富着周边居民的生活;绿柳居、鸡鸣汤包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城市更新的脚步,让更多老街坊推门遇见全新生活,也让年轻人体验到潮流业态,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真正“更新”了老百姓日复一日的幸福感。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从瑞金里REPARK的复合场景,到水木秦淮的艺术转型,再到“南湖记忆”的微创更新,南京城市更新过程中拒绝“千城一面”,而是用“独家定制”的业态、融入式的体验、持续运营的社区活动,让城市更新既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又具备鲜明的个性表达。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