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六战攻坚”一线蹲点(六)共富活水来,农村供水升级筑牢乡村振兴水源根基

2025-09-15 10:31

来源:

供水保障是农村共富的基础性支撑。今年以来,绍兴市深化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改革,完善供水体系、提升供水质量、迭代数智应用,让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柯桥区、上虞区、嵊州市均被列入2025年省水利厅深化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改革试点。《“六战攻坚”一线蹲点》专栏来听报道。

稽东水厂位于柯桥区稽东镇竹田头村,始建于2006年,日供水量3000吨,承担着稽东集镇及周围21个行政村居的供水任务。去年年底,柯桥水务集团对稽东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在保留原有工艺基础上,新增一套“气浮+陶瓷超滤膜+消毒”设备,使出厂水的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稽东水厂制水科管理员 洪磊:

原先老一套设施的出厂浊度 一般在0.3~0.4NTU单位之间,自从使用了超滤膜以后,出厂水的浊度在0.2~0.1NTU,让稽东的老百姓都能喝到放心水。

柯桥水务集团还通过“八级增压”方式,将优质饮用水输送到海拔400多米的龙西村。

柯桥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徐淼洋:

保障我们老百姓家里的入户水水压在0.15~0.3兆帕之间,确保我们龙西村村民的供水稳定,水质清洁。

香榧是龙西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饮用水水质提升,将助力当地香榧产业发展。

龙西村党总支书记钱永法:

香榧发酵的时候(时间)不能太长 ,也不能太短,它有时间性,发酵到了,它就要晒就要洗干净、晒干,所以有了这个水源保证,对我们香榧的加工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嵊州山区供水水源原为独立的小型山塘水库,水量水质得不到保障。当地水务部门通过水厂技改提升、新建规模化水厂、铺设大管网、连通大水源等措施,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对于无法统一纳入集中供水的偏远山区,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统一建设管理标准,推动联村单村水站提档升级。

岭头山供水站海拔600多米,供水水源为团丘水库。去年下半年,嵊州市水务集团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新增陶瓷膜工艺和自动加药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有效解决小水源浊度突变引发的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嵊州市崇仁镇岭头山村村民陈传秀:

原来夏天水量不够,要断水,现在饮用水搞好了,水量很大,很方便。

经过多年努力,嵊州全市集中供水率已达99.5%,但一些偏远山区村庄依然面临原水水质不稳、缺少电力供应等难题。2023年年底,当地在全国首创“陶瓷膜一体化微型水站”建设,利用陶瓷膜过滤、臭氧净化等先进技术,以太阳能、风能为电力来源,按用水量配套单户、5户、10户、20~30户等4类规格,满足不同人口数、分散式居住点的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嵊州市9个乡镇已建设77个微型水站,受益人口4000余人。

嵊州市剡溪水务产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胡含笑:

它的建设成效快 ,成本相较于单村水站可以节约75%, 建设时间缩短为30%。

上虞区在实现全区单村供水膜处理工艺全覆盖基础上,试点建设达郭供水站、东澄供水站等数字孪生水站,利用数字孪生、AI智能技术,实时掌握单村供水工程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取用水水量、进出厂水质等情况,提升农村供水运行效能。

上虞区供水公司农饮水运行管理科科长 余 斌:

在我们的大屏上真实还原水站的实时场景,就是可以代替人员对现场进行自动化的巡检,然后有AI自动对现场的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生产运行中存在的故障信息,及时预警反馈,帮助我们去进行派单,进行处置。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单村水站改造提升888座,累计惠及农村人口28万,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