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现场,记者观察到,校内学员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连中年人都没见到一位。
招生老师口中的“57岁成功姐姐”被反复提及:学两个月就进组,日薪1500元。然而,记者深挖其社交平台和简历后发现,此人在入学前已在老年大学系统学习过舞蹈、声乐,是旗袍走秀的常客——其“成功”建立在扎实的形体与表现力基础上,并非“零基础速成”。
在招生老师口中,这位学员“现在只要想演,每天都可以拍戏”,潜台词就是:如果全勤,每天片酬1500元,一个月能赚4.5万元。
但据记者了解,她的戏约多为3天杀青的短剧或广告,并非长期持续稳定的进组。记者随后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了这位“成功姐姐”,她表示,8月底拍完宣传片后已回老家,等国庆后有邀约再返工。
另一位被提及的“76岁新疆学员”,记者查实,其身份是专业歌手,有多年舞台经验。
这些被包装成“普通老人圆梦”的案例,其成功的关键要素——“多年积累”,在招生话术中,被巧妙地模糊了。
记者问:“像我爸妈这样的普通退休老人,(学了后)多久能回本?”招生老师回答说“看个人努力”,未给出明确答案。
作者: 编辑:张衎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