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功成名就的商业巨擘,也不是潜力巨大的后起之秀,8名普通人登上了《福布斯》中国版9月刊的封面。这是《福布斯》创刊百年以来,一线劳动者首次登上封面。
8名微笑出镜的普通人,有全国劳模,有“AED社区侠”,有诗人,也有才艺小哥,他们也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被人们习惯称为“外卖骑手”。
不过,在《福布斯》的人物介绍里,他们被赋予新的称呼——“城市骑士”。福布斯官微预告中特别提到,“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下商业文明合作范式的一些新变化”。
目前,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已官宣“平台全体骑手正式更名为‘城市骑士’”。从“骑手”到“骑士”,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苑瑜认为,究其根本,“骑士”群体不再将配送工作视为过渡性的生计手段,而是将其重新认知为具备职业可持续性,且值得长期投入的社会劳动。
当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且趋于稳定,便需要社会对这一新兴职业进行价值重估,赋予其相匹配的身份认同。于是,各大平台、城市都在创新探索中,比如,以统一的职业制服,强化职业认知。
8月中,饿了么宣布推出全新的“城市骑士”制服,并“要为每一位活跃稳定骑士免费提供新制服、新头盔、新餐箱等全套装备”。全新的“骑士制服”,除了拥有帅气的造型感,还兼顾了安全标识、应急救援包等功能。而首批免费换新的“骑士”预计达100万名。
再比如,以暖心的城市服务,解决新职业群体生存发展的堵点。
正在打造“小哥友好城市”的杭州,将服务新就业群体的触角,深入到城市的细枝末节。为帮助骑手“刷”学历,西湖区联合浙江开放大学创办“小哥学院”,打通“学历+技能”双向赋能的通道;为帮助骑手解决“用电危机”,余杭区在“城管驿站”增添“换电瓶柜”、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为帮助骑手打通“最后一百米”,杭州借助数字经济优势创设“小哥码”,打通六大平台数据,帮助骑手每单省时四五分钟、每月增收500元。
不止于此,来自社会的友好氛围,也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走在城市街巷,商铺门口摆放的冰柜上,不少写有“骑手免费自取”字样;也有消费者会在点单时,特意备注“慢慢送,不着急,送到就行”,一句留言胜过千言万语……
《福布斯》的出刊,也是“城市骑士”这一新职业诞生的重要节点。
徐苑瑜表示,借助“城市骑士”这一新职业诞生,可以尝试从过去的“关怀”性基础保障升级为“系统”性的制度保障,以此增强“骑士”的社会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她还强调,“权益保障不是固定公式,需要综合考虑到‘骑士’群体自带的多元性。”
(据潮新闻)
作者: 编辑:张衎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