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水平,绍兴滨海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思想教育、硬化制度执行三大举措,有效降低训练风险隐患发生率,切实筑牢队伍安全发展的坚实防线。

强化组织领导,立牢责任链条支柱。一是聚焦风险排查。紧盯重大节日安保、重要救援任务及季节转换等关键节点,组织对基层队站的作战编成科学性、装备器材完好性、训练设施安全性等重点领域开展全覆盖检查。二是强化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干部跟班作业制度,要求作战训练活动必须由与任务规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级别干部到场组织实施,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训练前,根据既定科目特点和现场气候环境,严格规范个人防护装备穿着佩戴,细致检查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准备工作万无一失。三是完善应急准备。在充分熟悉各类现场环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多场景、多要素的实战化演练,尤其注重在高风险、复杂环境下的操作训练,并始终将防护措施作为演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保随时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深化思想教育,立牢内在自觉支柱。一是丰富教育形式内容。充分利用周例会、班务会、战评会等形式,常态化开展业务理论学习、规章制度宣讲、战例复盘研讨。组织全员对《作战训练安全行动手册》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再学习、再深化,针对日常训练中暴露出的隐患苗头进行反复强调、警示,促使安全规定入脑入心。二是强化练前安全提示。在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组织者或教练员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清晰讲解训练目的、操作规程、潜在风险、防护要点、禁止事项以及应急自救互救措施,不断强化参训人员的安全纪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营造浓厚环境氛围。在出车点、训练区等重点场所和醒目位置规范张贴安全标语,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提示,持续强化视觉提醒和环境熏陶,使安全意识深植于心、外化于行。
硬化制度执行,立牢过程管控支柱。一是坚持日常管理制度化。大队严格落实每日“交接班”、每周“车场日”制度,对全部执勤车辆、随车器材、防护装备进行系统检查、测试、维护、保养和清洁,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确保装备时刻处于完整好用、性能优良的战备状态。二是规范训练安全流程化。要求训练开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置措施。训练过程中,安全员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操作规范落实、现场环境变化等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有权叫停任何违规冒险行为。三是加强人员状态实时化。在组织高强度体能、高风险业务技能训练前,对参训人员的当日身体状况、情绪心理进行必要问询和观察,严禁带伤训练、带情绪上岗,防止因个人身体或心理原因导致训练安全事故,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