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绍兴越城区迪荡街道五市门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金师傅已经套上黄马甲,站在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前。每天他都会提前到岗,将分类错误的垃圾逐一挑出重新归类。面对居民随意丢弃的快递盒,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拆解纸箱、清除胶带,再投入可回收物桶;遇到混投的厨余垃圾,他会戴上手套将塑料袋一一挑出,即使双手被泡得发白也毫无怨言——这是全市千余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方寸之间的分类箱旁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诗篇。

督导员的工作远非简单的站岗监督。在金师傅的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类“疑难杂症”:被油污污染的快递纸箱、混入厨余的塑料袋、藏匿在废纸堆中的电池……某次暴雨天,他发现一位居民将泡过水的药品连同包装盒投入其他垃圾箱。尽管雨水模糊了分类标识,他仍蹲在湿漉漉的地面,用纸巾仔细擦拭包装,最终在角落发现药品监管码,确认属于有害垃圾。这种“较真”精神让小区分类准确率从72%提升至90%。
当夜幕降临,金师傅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他的身影在归家的人流中显得格外挺拔。从手把手教居民破袋投放,到见证垃圾分类成为全民习惯;从最初的不解与抵触,到如今收获的微笑与点赞,正是这些平凡的督导员用千万次的坚守,托举起整个城市的绿色未来,用分类的笔触,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书写着生态文明的长诗,让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温暖现实。
(通讯员:魏思捷)
作者: 编辑:张衎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