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利江在课堂上。

尹慧娣给小朋友上课。

李海英和学生一起。
教育家精神,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柯桥广大教师日复一日的实践。他们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他们严于律己、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宋利江:
每天往返40公里
他把全班送进“985”
课间跑步,他跟在队伍最后陪掉队学生并肩前行;晚自修结束,他匆匆赶回20公里外的家……37年教坛耕耘,33年班主任生涯,柯桥中学“牛班教头”宋利江用赤诚之心陪伴一届届学子走向辉煌。
宋老师的办公室抽屉里,塞满了用尽墨水的红笔。“高三这一年,改作业特别费笔。”他笑着说。今年高考放榜时,这位57岁的老教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全班学生都上了“985”高校分数线,其中3人更是跻身全市前五名。
“高中三年,孩子们都会遇到心理波动,这时候最需要默默陪伴。”宋利江说。他的陪伴体现在每一个日常细节里:每天早晨6点55分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学生;暑假寒假只要学生在校培训,他肯定驱车20公里赶来学校……
新高考背景下,选课困惑、多频考试、多元招生方式让学生和家长眼花缭乱。作为班主任,宋利江需要为学生厘清最适合的成长路径。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专长,与校长、学部主任反复研讨,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宋老师讲的语文课一点都不枯燥,经常引经据典,还能联系当下热点。”被浙江大学录取的张同学说。
“班级取得好成绩,离不开任课老师们的支持。”宋利江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今年高考结束后,宋利江又接了新一届班级,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新放了一盒红笔芯。“成绩属于过去,每个学生都是新的开始。”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尹慧娣:十八载耕耘点亮童真沃土
在兰亭中心幼儿园,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动人——她习惯性地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们齐平,笑意盈盈地倾听。她就是尹慧娣,现任兰亭中心幼儿园园长。上课时,她不急不缓地引领着孩子思考、表达;放学时,她把孩子送到家长手中,细说学习生活……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细节,构成了尹慧娣工作中的生动画面。
18年来,尹慧娣扎根幼教一线,从柯桥中心幼儿园、六一幼儿园、钱清中心幼儿园到如今的兰亭中心幼儿园,从教学到行政、后勤,再到一园之长,岗位不同,责任也不同。在教学上,尹慧娣反复磨课,力求把最好的活动和教学体验带给孩子。她开设的音乐活动《藏起来》在省市舞台亮相、《狼外婆》获区优质课一等奖、《我们身体里的洞》代表柯桥区参加市优质课展示……
去年8月起,尹慧娣担任兰亭中心幼儿园园长,她和老师们扎进“水墨兰亭”园本课程深度研修,努力让乡镇幼儿园也能走出特色、打响品牌。在全园的努力下,去年年底,兰亭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省一级幼儿园。
“从初出茅庐到肩负重任,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教育沃土上最普通的一棵小草。没有参天大树的伟岸,但我努力向下扎根,汲取养分;也会经历风雨,但我选择坚韧向上,心向阳光。”这是尹慧娣对自己幼教工作的解读。对于未来,尹慧娣的目标依然坚定:在教学专业上永不停歇地求索,在信任与重托中继续砥砺前行。
(全媒体记者 方剑萍)
李海英:山海协作下的“桃李情”
近年来,随着柯桥—江山两地开展“山海协作”,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来自华舍小学的李海英就是一名在“山海支教”道路上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师。作为“浙江省希望之光”的支教教师,两年来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关爱学生身上。而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2023年9月,李海英来到衢州市江山观成实验学校,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刚到江山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李海英说。为了快速了解当地学生的情况,精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她给自己立下目标:每天家访一到两个孩子。很快,一名叫晨晨的孤独症儿童引起了她的注意。
为了更好照看孩子,李海英不仅在课间帮晨晨整理仪容,还在班级增加安全管理员,引导班上的学生用友善的态度对待晨晨,帮助孩子融入集体。“非常感谢柯桥区教体局派驻了这么优秀的教师团队,将这么优秀的班主任带给我的孩子……”今年6月,一封感谢信从江山市教育局发送到了柯桥区教体局。李海英回忆,写感谢信的家长是一名特殊儿童阿紫的妈妈。“这个孩子出生时早产,右脑偏瘫,她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稍弱一些。”李海英主动承担起照顾阿紫的任务,她用妈妈般的爱心和耐心守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非常难忘的体验和感受,我将带着这段宝贵的回忆,继续用爱与责任书写更加美好的教育篇章。”李海英说。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