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带小班孩子入园。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往年开学,这儿早哭成一片了,今年全是欢声笑语!”9月开学季,在位于越城区北海街道快阁苑社区的快阁苑幼儿园门口,这番“反差萌”的景象让路过的居民张阿姨忍不住驻足夸赞。在幼儿园大班“翱翔雏鸟”组成的“雏鸟迎护队”守护下,小班孩子们连续3天实现“零哭闹”入园。
9月3日上午8点10分,快阁苑幼儿园门口已响起欢快的儿童音乐。老师和佩戴“礼仪小明星”绶带的大班孩子,随着旋律正在跳舞。看到小班新生走来,大班的孩子们立刻停下舞步,快步上前,笑着招呼:“小弟弟小妹妹好,我们带你们一起去教室玩吧!”他们一边轻声问候,一边牵起学弟学妹的小手。在哥哥姐姐的陪伴下,新生们笑着和家长挥手告别,蹦蹦跳跳地走进幼儿园。
“前两天我以为是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第3天特意在门口守了半小时,真没一个孩子哭!”附近居民张阿姨说,她看到大班的孩子们耐心给新生指认教室方向,还细心帮弟弟妹妹整理歪掉的衣领,“这办法太妙了,小的不害怕了,大的也有担当,值得推广!”
“孩子现在每天都盼着上学,还说‘要早点去幼儿园找哥哥姐姐’!”该园小班新生杜哲的妈妈欣慰地说。她坦言,开学前一直揪着心,就怕孩子不肯入园,如今每天看到孩子被大班的哥哥姐姐牵着手,笑着和自己告别,悬着的一颗心彻底落了地。
“陌生环境是孩子焦虑的根源,我们先从‘声音’破冰。”快阁苑幼儿园园长杜伟娟介绍,开学前,园方就针对新生分离焦虑制定了“三招组合拳”——第一招“音乐驱焦”,每天入园时段循环播放孩子熟悉的儿歌,用欢快旋律驱散陌生感;第二招“角色赋能”,打破以往静态迎接模式,让迎护队化身“动态氛围组”,用舞蹈和主动问候转移新生注意力;第三招“全程陪伴”,迎护队不只是在门口接孩子,还要“一站式”把孩子送进教室、交到老师手中,杜绝环境转换带来的二次焦虑。此外,园方还优化了家访流程:两位老师分工协作,一位专注和家长沟通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另一位通过小游戏和孩子快速拉近距离,为开学衔接做好铺垫。
杜伟娟说,开学第4天,个别新生产生了“新奇感消退”的小情绪。园方迅速启动第二阶段的策略,从“建立安全感”转变为“培养归属感与独立感”。对于情绪波动的孩子,老师会先温柔地与之“共情”:“老师知道你想妈妈了,要是难过就抱抱老师,也可以看看班级全家福。”随后,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担任“图书管理员”,帮忙给小朋友分发图书,赋予他们“小身份”,以此转移注意力。
“雏鸟迎护队”的角色也同步升级,从“门口迎接”转变为“室内伙伴”。“哥哥姐姐们不再在门口牵手,而是用眼神鼓励新生自己走进幼儿园,然后化身‘小向导’,陪着他们完成入园流程。”杜伟娟表示,“零哭闹”并非目的,而是幼儿园“雏鸟”文化的自然体现。“雏鸟迎护队”的核心是“大带小”,既能让大班孩子在付出中学会关爱与担当,也能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接下来,快阁苑幼儿园还将组织大班孩子参访小班等活动,持续收集家长反馈,不断完善“从依赖到独立”的培养路径。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胡安娜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