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精品”基因 融入“智造”血脉

2025-09-06 07:40

来源:

傅美芳

2025年“浙江制造精品”认定名单公布,柯桥区8家企业的产品榜上有名。这一成绩既是对柯桥制造实力的肯定,更揭示出传统产业向“精品”转型的迫切性。

“浙江制造精品”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的金字招牌,能为企业带来信任背书与成本优势,但要让“柯桥制造”真正沉淀出可持续的“精品基因”,进而融入“柯桥智造”的产业血脉,必须突破技术、市场、人才多重壁垒,构建起“技术攻坚-场景创新-生态培育”的协同体系。

当前,纺织业在高端设备、核心材料与绿色工艺上仍受制于人,其精品化转型的核心在于破解技术困局。一方面,可设立“纺织关键技术攻关基金”,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众筹”模式,聚焦无水染色、功能性面料等“卡脖子”领域,通过“揭榜挂帅”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将研发成果的优先使用权与收益反哺机制相结合。另一方面,可创建“纺织高端设备共享平台”,整合电子显微镜、3D编织机等高端设备,以低成本租赁方式向中小企业开放,解决“买不起、用不好”的难题。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传统产业的市场挑战更趋复杂。全球快时尚品牌“小单快反”的需求变革,与企业“大订单、长周期”的生产惯性形成尖锐矛盾;线下批发市场流量萎缩与数字化营销能力不足,更凸显渠道变革的紧迫性。破局之道在于构建“需求-渠道-品牌-供应链”的全链条体系,可依托中国轻纺城建立“全球面料趋势研究院”,联合国际机构提前发布流行预警;聚焦户外防护、医疗抗菌等细分赛道,通过技术攻关形成差异化壁垒;打造“纺织数字贸易平台”,整合直播选样、跨境物流功能,培育线上标杆企业;建设“产业大脑”打通上下游数据,压缩交货周期。

传统纺织业面临“青黄不接”,一线技工平均年龄偏大,智能设备操作人才缺口巨大;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智能制造则受困于“引才难、留才更难”;主导产业的供应链管理、绿色转型等复合型人才稀缺,制约全链条协同效率。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分类施策+生态协同”的人才体系。对传统产业推行“新型学徒制”,校企共建“智能纺织学院”;为新兴产业打造“国际纺织科创城”,对带技术入股的团队给予成果分成激励;为主导产业建设“人才大脑”,建立跨企业共享机制,在沪杭设立“人才飞地”吸引高端资源。

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精品”,柯桥的转型之路既需要企业主动突破的勇气,更需要制度创新的护航。相关部门应加强全流程服务,从产品开发体系建设到品牌策划推广,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支持。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王慧勤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