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人民医院一名患者入院后突发室颤、心脏骤停的极端危重急性心肌梗死,在镜湖ICU团队主导的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救治下,依托顶尖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核心的生命支持体系,历经多学科协作,最终化险为夷,成功转出ICU,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怎么回事儿?
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入绍兴市人民医院镜湖总院急诊后病情急转直下,突发室颤,生命体征瞬间消失。一场激烈的床旁复苏立即展开。
在经过紧急除颤和持续心肺复苏后,患者虽短暂恢复心律,但心脏功能已濒临崩溃,循环难以维持,死亡阴影依然笼罩。
关键时刻,镜湖重症医学科团队临危受命,成为患者生命的最终守门人。基于对病情的精准判断,科室迅速达成共识:常规手段已难以维持,必须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生命支持——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为衰竭的心脏按下“暂停键”,为后续治疗争取最后的机会!
这个决策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但ICU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底气,毅然接过了这份重担。
命令既下,训练有素的ECMO团队迅速集结。置管、预冲、连接、转机……一系列操作在紧张有序中一气呵成。
转眼间,ECMO系统成功运转,暗红的静脉血经体外膜肺化为鲜红的动脉血回输体内,患者的氧合和循环指标迅速得到改善。
这座由镜湖ICU团队亲手搭建的“体外生命桥梁”,成功稳住了即将崩塌的生命基石,将患者从死亡边缘强行拉回。整个过程不仅是对技术的极致考验,更是团队默契与速度的完美展现。
心脏功能的暂时替代只是第一步,如何解决冠脉堵塞的根本问题,是决定患者最终预后的关键。在ECMO的强力支持下,患者获得了接受紧急介入手术的宝贵机会。
在此过程中,镜湖ICU团队并未缺席,而是实现了从ICU到导管室的“生命护航无缝衔接”。
一支由ICU医生和资深护士组成的精锐监护团队,携带转运呼吸机、监护仪及微量泵等设备,全程护送患者至介入导管室。
在手术过程中,ICU医师严密监测ECMO运转情况、抗凝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紧密沟通,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了在极度脆弱状态下的手术安全。
这不仅是技术的支持,更是重症医学理念的延伸——生命的监护,一刻也未曾松懈。
术后返回ICU,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ECMO的管理如同一场“走钢丝”,需要精准的平衡艺术:流量、抗凝、感染预防、内环境稳定、器官功能保护……任何一环的疏漏都可能前功尽弃。
镜湖重症医学科组建了专门的治疗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床旁,依据实时监测数据,精细调整每一个治疗参数,确保心肺支持效果最优。
在团队不懈的努力下,患者的心功能一天天恢复,肺脏情况逐步好转,意识逐渐清晰。经过严谨评估,团队成功为患者撤离了ECMO和呼吸机。当患者最终挣脱所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生命体征平稳,并能够进行简单交流时,所有日夜的坚守都化为了欣慰的笑容。
在患者顺利转至镜湖CCU几天后,患者女儿手捧一面亲自设计、精心制作的锦旗来到了镜湖重症医学科,激动地交到科室孙雪东主任、严一核主任、樊巧玲护士长及每一位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手中。
看到这个锦旗的一瞬间
小编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哥
当代患者
自有自己的点赞方式!
那锦旗上金灿灿的“牛”字,是患者家属对镜湖ICU团队精湛医术的最高赞誉,也是对生命守护者们敢于担当、永不言弃的"牛"精神的最佳诠释。
小编在这里也由衷祝愿
咱们的患者朋友们
都能竖起这个
代表着胜利和新生的YEAH!
这面特殊的锦旗,不仅见证了家属从绝望担忧到重展笑颜的心路历程,更是对ICU团队最高的褒奖。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感激,也映照着医患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市人民医院)
作者: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