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讲稿第一页上的标题如下:
我们要怎样活下去呢?
——本月四日于汉口广播电台讲稿
这两行钢笔字与讲稿中的字迹有明显的差异,而与讲稿中数处修改的字迹相仿,应可推断,标题书写者和讲稿修改者是同一个人,即萧军本人。而讲稿抄录者另有其人,即萧红。这个结论有一个十分有力的证据,那就是讲稿第一页上,在署名者“萧军”的右边,有“萧红抄”三个字。这三个字又是另一种笔迹,拙见这三个字出自首次披露这次演讲信息的王德芬的可能性最大。不妨再作如下的推断:萧军1937年10月4日在汉口广播电台演讲《我们要怎样活下去呢?》,10月25日萧红誊抄讲稿,再由萧军改定。有必要指出的是,萧红曾不止一次给萧军抄稿,萧军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就是由萧红誊清的。萧军至少在《八月的乡村》1949年1月作家书屋三版《前记》和1954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后记》中,两次表示了感谢。这篇誊抄改定的演讲稿或有交当时某个刊物发表的打算,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未果,后来由王德芬补写了抄稿者的名字,终于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从某种意义讲,演讲稿《我们要怎样活下去呢?》是萧军和萧红合作的结晶。时光已经流逝了八十八个春秋,这篇凝聚了萧军萧红两人共同心血的演讲稿,弥足珍贵。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