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传承破局 在百年积淀中向上生长

2025-09-05 22:47

来源:

中国动画的每一次爆发,都不是偶然,背后凝聚的是一代代中国动画人的厚积薄发。

有人说:“《浪浪山小妖怪》最动人的一幕,是片尾字幕里那串长长的名字,其中既有常光希、周克勤、凌纾、姚光华、速达等引领中国动画发展的前辈,也有来自各高校和动画制作企业的新鲜‘后浪’。这是一种接力传承,点燃了中国动画未来的火种。”

回顾中国动画发展史,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几乎都会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体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质。

1941年,万氏兄弟以《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为蓝本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在上海上映。它是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制作的木偶人动画片《神笔》,改编自中国民间童话故事。主人公马良用仙人赠送的神笔惩恶扬善,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

1957年成立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更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老一代中国动画人借鉴剪纸、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兼收并蓄壁画、水墨画等绘画艺术,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葫芦兄弟》《宝莲灯》等影片,营造了属于中国文化的审美律动,让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独树一帜。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也经历了一段低谷期。许多人表示: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回不来了。以互联网平台为主导的动画生产,因追求商业化的过度模仿,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玄幻等类型动画。

于是,人们开始怀念上海美影厂团队耗时4年绘制十几万张手稿制作而成的《大闹天宫》;也怀念由国画大师吴山明作画,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配乐,匠心打造的水墨动画绝唱《山水情》……

好在,这些经典动画作品撒下的种子,近年来逐渐生根发芽。行业开始静下心来深入挖掘传统美学的精髓,并在当代语境下传承与创新中国审美。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一批饱含东方美学风采、取自传统文化原型、重述中国神话传说的动画电影登陆大银幕。同年,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追光动画出品的首部动画长片《小门神》上映,这两个主打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厂牌,开始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叙事,打造“东方美学+现代价值观”。

这两年,上海美影厂也再度归来。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重现了“中国动画学派”的荣光,《浪浪山小妖怪》又进行了继承和发扬。而团队想做的显然更多,《中国奇谭2》已通过备案审核,更大的愿景是打造“奇谭宇宙”,以一个开放平台式IP吸引更多创作者加入。

正如《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所说:“做动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是要一张一张画,一步一步走。”

这个夏天,《聊斋:兰若寺》延续着电影厂牌的精工传统,《浪浪山小妖怪》承载着上海美影厂的涅槃之火,《罗小黑战纪2》见证着民间创作的破土而出……它们正构筑起一个题材更丰富、风格更多元的国产动画电影生态。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