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叙事破壁 用当代性建立情感连接

2025-09-05 22:47

来源: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把动画电影和“给小朋友看的”画上等号,不少影片在思想主题和故事情节等方面设计也较为浅显。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近10亿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动画片等于低幼向”的市场偏见。此后,“全龄化”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大趋势,《大鱼海棠》《深海》《长安三万里》《哪吒》系列等影片相继问世,不断拓展着动画的表达边界,也取得了出色成绩。

动画电影如何老少皆宜?关键还是看影片是否贴合当下做创新,去讲一个足够真诚、有共鸣的好故事。而今年暑期档的动画电影,就做对了这两点。

先看技术的突破。

《聊斋:兰若寺》中“崂山道士”篇的导演崔月梅表示,正因为这个故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重点考虑的就是“当下视角的重新演绎”。该篇章是国产动画电影首次以毛毡风格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前,创新的突破点就在“毛毡”带来的新鲜感上。崔月梅介绍,虽然该篇章时长只有15分钟,但毛发渲染量却达到长片级别,单帧渲染用时最长达55小时,制作方甚至为此开发了专属制作流程。

电影是工业产品,动画电影更是技术密集型品类的代表之一。国产动画电影曾因为技术停滞带来产能危机——当迪士尼在1966年就已经能用复印技术完成《森林王子》的“线条转印”实验时,中国动画还需要以“人海战术”维持制作精度。而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已经能利用高新科技精雕细刻、深耕细作。

再看内容的破壁。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今年暑期档的国产动画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创作突破口——现代化和当代性。

依托《西游记》这个经典 IP,《浪浪山小妖怪》没有重复师徒四人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把舞台给了连名字都没有的草根小妖,通过他们的“取经路”说出成年人的情绪与困境。

影院之外,“浪浪山”被视为当代职场环境的缩影,憨拙却真诚的小妖怪们也成为万千人的自我投射。正如导演於水所说:“希望通过这四个小妖怪的形象塑造,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

《罗小黑战记2》同样触动着成年人的观影情绪。影片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妖共存”世界,而创作团队希望能让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观众都找到自己的感动点:有人会因为影片清新温暖的风格感到治愈,有人会在片中人类与妖精双方的合作与冲突中产生思考。

有网友表示:“罗小黑的难得在于它原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系,充满想象力地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神仙鬼怪融入现代社会的样子,从画风和语境上都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心理。这不是旧瓶装新酒,也不是低幼的说教,而是告诉大家‘走进这个世界,你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它们以或幽默或温情的视角切入现实,从故事中找到和观众的情感连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