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折射时代风貌的镜子,也是时代土壤培育的花朵。它映照出作家的信念理想,凭借其深刻性与普遍性也极易赢得跨文化的共鸣。
郁达夫,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奠基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选择以笔为戈,最终血染他乡,用生命诠释了中国文人的铁骨铮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郁达夫殉难80周年。前不久,由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郁达夫研究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抗战文学暨郁达夫殉难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作家故乡杭州举行。
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导览”下,郁达夫的精神底色、文化贡献,以及其文学实践的世界性特征逐渐明朗,也引人深思:这位“书生”为何转变成了“反法西斯文化战士”?其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背后,有着怎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