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手短了一截·毛

2025-09-05 18:01

来源:

“手短了一截”,这俗语有点绕,它直白的意思是:“你屁股沟里夹着屎,大概手短了一截,自己摸不着吧?”讥讽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这多见于粗俗妇人间的相骂。

昔时由于文盲占比高,人受教育的程度低,那些处社会底层的市井悍妇,泼辣娘们,撒野互骂是常有的事,“骂街”也不罕见。妇人一臂支腰,一臂伸张,用于指天画地,身姿呈茶壶状。战端一开,唾沫横飞,脏话连串飞出。互战中既有比音量、比气势、比语言恶毒刻薄、比谁揭发对方有新鲜货或有爆炸性丑闻的硬较量,也有以举重若轻、以逸待劳、就近取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软功过招,哼哼哈哈之中突然给对方以一击:“你手短了一截”,堪称其中经典之一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有些詈语渐没了“用武”之地,许多脏话也若日落西山逐渐消失。不过,“手短了一截”虽属谤讪讥骂一类,但它用的是曲笔,有杀伤力但不带脏字,有攻击性却有几分诙谐,具有语言学上的价值,所以它不仅口上仍活着,网络文字中也能见到。例如某公众人物,镜头前头一仄一歪讲得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其实是强词夺理,知情者会冷不丁地回敬一句:“你手短了一截。”

毛,基本义指毛发、皮毛。俗言中用其引申义:粗略;大致。这字以引申义变为俗言。

“毛”是多义字,古文中借指兽类。宋范仲淹《雕鹗在秋天》诗:“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又可指代地面所生的植物、庄稼。《管子·七臣七主》:“夫男不田,女不缁,工技力于无用,而欲土地之毛,仓库满实,不可得也。”也用以形容物象模糊。明袁宏道《雾中望山》诗:“日无光而毛,天不昏而睡。”在外地一些方言中,“毛”也被借用,赋予多义。如,指惊慌。《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祁大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又指发火,如:“那店小二把他惹毛了。”北方方言中,“毛”指辅币“角”,如“一毛钱”。

见于越方言,以这“毛”组的词有毛断、毛想想、毛快师傅等。“毛断”,即粗率地判断,日常多用于买卖交易。如:“这‘倒担’菜,不称了,毛断2块钱拿走。”“毛想想”,“毛”作副词,指大概。如:“儿子今天有客人要陪,夜饭毛想想不会回家吃了。”用在分量上,表大约数。如:“这大南瓜有毛百斤重。”“毛快师傅”,民间称那种干活手脚快,但活儿的质量毛糙的匠人。如:“那个搪粉工,一个上午三个房间的活儿干完了,涂料深深浅浅的,真是个毛快师傅。”

尚有一词“毛举”,指粗略地列举。如:“吴家的产业,毛举起来,有田地,有酒坊,称得上地主。”但这词又另有一义,有一成语“毛举细故”,“毛举”指的不是粗略,而是琐细,“毛”以“小”义用,与俗言相反。鲁迅《热风·估<学衡>》:“以上不过随手拾来的事,毛举起来,更要费笔费墨费时费力,犯不上,中止了。”显然指琐细地列举。这“毛举”,还文白兼容,雅俗共赏。


作者: 编辑:胡鑫凯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