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40年“怪病”!绍兴王阿姨,突然确诊

2025-09-05 17:09

来源:

六旬王阿姨身患“怪病”40年

一直没有查明原因

近日,王阿姨在绍兴第二医院

被明确诊断病因

经过个体化方案的治疗

王阿姨的症状明显好转

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

“40年了,总算不用抱着水壶过日子了!”近日,65岁的患者王阿姨在绍兴第二医院复诊时激动地说。王阿姨的“怪病”要从40年前说起。自从王阿姨生完孩子之后,她就总觉得口干舌燥,刚开始只是每天多喝2杯水,逐渐发展为一天要喝十几斤水,尿量也跟着“水涨船高”,白天频繁跑厕所,夜里更是要起夜五六次,严重影响生活。

为了治病,王阿姨跑遍了杭州、绍兴等地的多家医院,检查做了不少,却始终没找到明确病因,症状也没得到缓解。“有时候出门都得背着水壶,就怕突然渴得受不了。”王阿姨向内分泌代谢科毛齐彬诉说。

今年7月,王阿姨因甲状腺疾病到绍兴第二医院就诊。住院期间,她再次提起自己多年的“口渴多尿”困扰——每天饮水量和排尿量远超常人,这一细节引起了医护团队的关注,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毛齐彬会诊时,结合她40年的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如尿比重异常、血电解质紊乱等),敏锐地指出“需考虑尿崩症”。

转入内分泌代谢科后,医护团队迅速完善了禁水加压试验、垂体磁共振、相关激素检测等针对性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这是一种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典型表现就是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明确诊断后,毛齐彬为王阿姨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处方去氨加压素片等治疗尿崩症的口服药物。用药2天后,王阿姨的症状就明显改善,饮水量从每天十几斤减到正常水平,尿量也恢复正常,夜里再也不用频繁起夜了。“现在精神好多了,睡眠也香了,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王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毛齐彬介绍,尿崩症是一种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或肾脏对其反应缺陷,导致大量低比重尿的疾病。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易患人群主要有颅脑创伤、手术或放疗史者,患有颅内肿瘤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尿崩症家族史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锂盐、部分抗精神病药)者,患有严重肾脏疾病者,以及长期过量饮酒者。

医生建议

日常生活中,防护需注意多方面,首先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按需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快速饮水以防水中毒,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高糖、辛辣刺激食物,限制咖啡、茶及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建议适当进行散步、慢跑这类的有氧运动,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并定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监测血电解质、尿比重等指标。

(内容来源:笛扬新闻)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