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边角料”精准补缺百姓需求

2025-09-05 07:31

来源:

今年以来,孙端街道通过盘活闲置空间、打造嵌入式运动场地,着力推进9项体育惠民工程建设,补齐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短板,让健身设施走进村民生活圈。

乡村需不需要体育设施?答案是肯定的。乡村需要怎样的公共体育设施?答案未必统一,有条件的可以建设体育场馆,条件稍差的则可打造运动空间。孙端街道无疑选择了“小而全”,利用闲置的“边角料”,盘活9处闲置空间,零打碎敲地嵌入体育设施,使之成为运动场地。每个运动场地虽然面积不大、设施不多,却有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便”的独特优势,满足了村民家门口健身的生活需求。

合理利用乡村“边角料”,是对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植入和精准补缺。在乡村,村民对健身设施的需求往往集中在日常化、便捷化层面,大型场馆不仅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还可能因距离居民区较远而导致使用率偏低。由“边角料”改造而来的运动空间,恰好契合了村民的生活半径与使用习惯,能够让公共体育服务的温度直达人心。

“边角料”虽以满足运动需求为主,但不能只局限于“运动模式”,而是要升级为多功能“惠民圈”,使其成为集社交场、康养圈、微景观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比如,在健身设施旁增设健康知识宣传角,在边角处打造露天茶吧方便村民休闲社交,适当进行绿植和景观小品布置,实现健身功能与生态美学的有机融合。

目前,我省已将“利用城乡‘金角银边’场地新改建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1万个”列入2025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下一步,滨海新区如何将“金角银边”改造出特色与风采、改造成群众点赞的“惠民圈”?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改造。根据乡村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制订计划,广泛采纳群众意见;二是要盘活资源,因地制宜。把“边角料”资源整合、盘活、用好,不一定要全部安装体育设施,有些可改造为“适老”的步道,有些可建设成“适小”的游乐场,有些可突出健身功能,让“边角料”得到多元化利用。三是要正确引导,长效维护。既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场地选址、建设监督与日常维护,更要组织开展体育培训、健身活动等,条件成熟时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设施运营,让“金角银边”成为惠及滨海新区群众的“幸福空间”。

“边角料”建成“惠民圈”,“小空间”承载“大民生”,建好用好“金边银角”,何尝不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乡村振兴之举呢?

作者:亦 声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