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视画面出现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时,高华忠抬手敬军礼。
“好!好!太好了!”看着一样样新式武器装备在电视画面中亮相,98岁依然精神矍铄的抗战老兵高华忠激动不已:“武器好,战士素质也好,一看就能打胜仗!”
9月3日9时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高华忠特意换上军装、戴着纪念章,在房间内和家人一起观看纪念大会直播。
“打胜仗”3个字,牢牢刻在老爷子的心上。1928年,高华忠出生于山东沂蒙山一个贫农家庭,10来岁就跟着村里的民兵拿起了枪。17岁,他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卫生员,参加过抗日游击战、鲁西南战役等10余场重大战斗,荣立三等功2次。
“那时候哪有这些武器装备!”看着新型坦克、舰载机、战略导弹逐一亮相,回忆和现实交织,高华忠忍不住感叹。身为卫生员,他跟着突击队冲在最前线,看着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却因为缺少武器,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他心如刀绞。
“但我们的战友聪明,会改装武器,靠智取。”回忆在战场上的经历,高华忠越说越高兴,眼睛越来越亮。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部队去攻打被日本人占领的岐山煤矿,攻打了2个晚上都没打下来。战友们想了一个办法,在枪榴弹前面套上手榴弹,增强火力,从100多米远的地方瞄准碉堡的洞眼打过去,终于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我父亲平时话不多,一说起打仗的经历,话就变多了。”高华忠的儿子高宏士对记者说,父亲经常跟他们讲抗战故事,自己11岁的孙子也很爱听,每次跟同学说起太爷爷保家卫国的战斗经历就十分骄傲。
1个多小时的直播,高华忠始终端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当电视画面出现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时,高华忠一下子挺直身板,抬手敬军礼。
“受阅装备为野战急救车、野战帐篷医院系统、运加油车、基地化热食快餐保障系统……”当后勤保障方队走来时,他聚精会神地听解说词,感叹道:“我入伍时,手上只有一把剪刀,给伤员包扎时剪布条用的。”
当时,由于物资匮乏,高华忠在战场前线只能给伤员简单地包扎。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对心理和技术都是极大考验,但他能一边观察战况,一边快速地完成包扎。济宁战役中,高华忠一人救护伤员200余名,在右上肢被炸伤、肱骨骨折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至今,他的右上肢还有弹片残留。
80年转瞬即逝,当年烽火中的青年已近期颐之年。从步枪到信息化装备,从“一把剪刀”到“野战帐篷医院系统”,是无数像高华忠这样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前不久,央视新闻携手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推出特别策划《戎装》,历时3个月,走进80位抗战老兵家中探访,高华忠就是其中之一。
“战友们的血没白流!祖国越来越强大,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也越来越好。”直播结束后,高华忠激动地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杜珊珊 文 章斌 摄 编辑:谢媛